“玄妝,起來了,敢去膳堂吃飯了,,,,,”
修煉之人練到金丹期同樣也不用吃飯也不會餓,原本玄妝可以不用吃飯的,但是為了不引起寺裏注意,他還是每日按時去膳堂用飯,隻是今天想事情去了,渾然忘記了用飯時間。
“哦,,馬上,,,,”,隨機應了一聲,玄妝就從床上躍了起來,不到半刻,木板門被玄妝拉開,然後直奔膳堂。
這五年,玄妝受法惠撫養,在寺中地位超然,加行很多老僧和上一輩的僧徒都知道當初唐王欽點玄妝為佛子,於是很多人都對玄妝嗬護備至,甚至尊敬有加。
但是這其中還是有一些人不這樣,他們就是與玄妝同年入佛的,都是一些四五歲或者六七歲的小和尚。
唐王李仕明在五年前欽點佛子,然後封相國寺為法相國寺,隻是這些臣天並沒有去知道,知道也沒任何意義,但是法相國寺卻因此越來越盛世宏大,不斷的占地建廟,同時也不斷招手佛徒。
要說五年前,相國寺充其量三千僧眾,而如今恐怕三萬都不止了,在這五年中,法惠下麵還有很多法字輩的高僧,他們對於佛法都是分工細作,各自鑽研一門,或是善、或是業果等等,這些玄妝在佛經中大致看了出來。
佛法一途業果、報、罪孽和惡、苦,和善、念、清心寡欲、凡塵、米勒,是兩個不同方向,而且分門別類,法字輩臉上法惠法明一共十二位高僧,法惠參悟的是業果,同時有兼並善、念、惡和苦,所以成為了相國寺方丈主持,而其餘的人都是各自一門,每個人下麵也都有一脈佛徒,分別繼承他們的佛途,一代一代,縱人都是希望佛道一途在這中土越來越發揚光大。
法、悔、道、玄,到玄妝這一代幾乎已經和法字輩相隔三代,但是法字輩高僧多數年齡都在五十左右,可見此間收徒招手佛徒有多麼快速了。
與玄妝同時梯度入佛的一共三百六十人,都是玄字輩分,這些小和尚跟著年長一些的道字被的一起學習念經誦佛,然後跟著悔字輩的參悟佛法,原本也應該過得平淡無奇、清心寡欲才對,但是奈何佛教在中土發展太快,很多人來到寺裏或者送子女入寺都是為了有朝一日光耀門楣,而佛教寺廟選擇這些佛徒又不加考究,於是招進來了很多市井之徒和奸詐官商。
這玄子輩中就大有人在,平時玄妝一直跟著法明還好,但是每次一到用餐,或者寺裏召集僧眾,有高僧開壇講法,這些人就露出了自己的本性。
玄子輩中年齡最大的一驚八歲了,是一名叫做玄岸的小和尚,他不論進出經堂還是佛堂,尤其是膳堂,隨時一叢小和尚跟著,宛如以為小高僧。
也有很多高一輩的僧徒看到這種情況,但是都是隻是稍稍告誡,因為他們都是一群不到十歲的小和尚,並沒有實行戒律。
膳堂一片安靜,但是玄妝知道這是膳堂紀律,不能說話,否則就會被罰,所以膳堂幾乎都是鴉雀無聲,而且膳堂門口有一位中年胖耳朵的僧人,是負責膳堂的,名叫悔初。
這個悔初肥頭大耳,而且飯量極大,為人也極為苛刻,尤其是喜歡欺負道字輩和玄子輩分的僧眾,縱人都極為厭惡他,玄妝知道,很多人私底下給他取名叫做“肥豬”,正好和悔初有點諧音,甚至還有人就肥豬這樣的叫,但是這個悔初的中年僧卻絲毫沒察覺。
“悔初師祖!”玄妝緝首,這是佛家的禮節,而悔初按照輩分的確也配得上玄妝叫他一聲師祖,他也興然領受。
見過了悔初,玄妝走進了飯堂,這飯堂位置也是極為講究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固定位置,雖然沒有標號或者記名,但是縱人都是各自坐到各自的位置,絕對不會霸占。
但是這些僅僅是受過深戒的,對於玄字輩這些小和尚就不同了,尤其是以那個玄岸為首。
玄妝本來可以跟著法明的,但是奈何之前都是法惠在照看,法惠圓寂之後,也沒來得及安排其他,加上飯堂這種位置上的問題,實屬小事,也不可能做出調整。
也因此,玄妝依然和玄字輩的坐到一起,而且就在這個玄岸的左手邊,兩人倒是時常較勁,不過玄妝都沒放心上。
玄妝是修煉者,玄岸是凡人,相比之下,誰能占便宜?而且玄妝作為臣天的重生,當初可是仙帝的修為,雖然隻有五歲的人,但是卻已經活了不下五百年了,怎麼能跟一個小和尚計較呢。
然而,正是因為如此,也給臣天玄妝帶來了無盡的麻煩,甚至在大唐人族中這段時間,讓玄妝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