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光輝歲月(1 / 3)

當張義濤和羅濤濤掛完電話之後,自己也開始構思起自己的文章,但是張義濤很想一口氣就寫完它,所以張義濤便醞釀了很久,才開始提筆。

所以,張義濤總想自己能夠寫的很好,所以自己就是那麼的自信滿滿的認為自己能夠寫好,他這樣的精神具備了每個作家想要的那種勇氣和執著。

於是,張義濤便開始寫出了自己的文章。

……

很多年前,在那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像一盞明燈衝破了漫漫長夜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陽給沉睡的大地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從她誕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一群引路人,中華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這個堅強、光榮的集體在黑暗的灰燼中,爆發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沐浴著黨的雨露,度過幸福的童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知識的海洋。黨把我從一個無知的鄉村孩童,培養成為一名當代高三學生。

在孩提時侯,我心目中的黨是神聖而偉大,可親又可敬。我學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我兩歲時,爸爸媽媽為了家裏生活能夠富裕點,就外出打工。

我隻有跟年邁的外婆一起生活。她老人家能歌善舞,年輕時代可以說是這方麵的“專家”。

因為她們生活的年代,經常走鄉串寨演出,沒有固定的演藝廳。所以我經常稱她為唱歌“能手”。但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唱得最多的還是這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曾經我問外婆為什麼老是喜歡唱這首歌,她笑著回答:孩子,等你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也許你進入學校後,老師會講給你聽,那時你會知道的。

年幼的我並不明白為什麼要上學後才能知道,為什麼現在不能知道?我並沒有追究下去,隻是一味的要外婆教我唱這支歌,這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支歌。

這支歌伴隨我成長,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能理解其深刻內涵。時光如流水般逝去,我們偉大祖國也已經點燃了她的第六十二支生日蠟燭。

在中國走過這麼多年的風雨中走過的路,淌過的河,已不計其數;在這麼多年裏,我們有過輝煌,也有過失落。雖說成長之路是曲折、迂回、漫長的,但是我們的祖國卻毅然堅強的走過了中國的這麼多年年。麵對這麼多年年的崢嶸歲月,這麼多年年的風雨曆程,這麼多年鑄就了一座永恒的曆史豐碑,六這麼多年年崛起了光輝燦爛的中國。

在成長的過程中,黨的教育和培養使我的思想和學習不斷進步,我的點滴進步和黨的關懷與幫助分不開,自打走進學校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是沐浴黨性前行。小學階段是少先隊員,中學階段是共青團員,大學階段漸漸向黨組織靠攏,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作為一名高三的學生,在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之外,還要全方麵發展;爭取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不僅要學習黨的章程,履行黨的義務,還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黨員先進性,樹立黨員的榜樣形象。我們都知道,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努力學習和實踐中得到提高的。

通過學習,我也清楚地知曉了我國曆史及其發展曆程;明白了我們黨經曆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跋涉,經曆了多少次風霜雪雨的洗禮,克服了多少艱辛與磨難。我立誌要更加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為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的四化事業多添一塊磚加一片瓦。

所以祖國的強大需要我們去努力建設、拚搏,去完成新一代年輕人的偉大使命。

九十個風雨春秋,九十年的奮鬥不息,中國共產黨曆經滄桑,經曆了初創時的艱難,北伐戰爭的洗禮,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戰爭的硝煙,解放戰爭的炮火,又曆經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十年文革、改革開放等曆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