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聖君!臣等不知聖君聖駕親臨,罪該萬死!”
一眾人等見到黃頂羅傘才知聖顏天威近在眼前,慌忙跪下參見。
“眾卿免禮!”七夜在禦座上示意免禮。
他這幾日將將痊愈,就按捺不住前來視察苻澤口情形,舉目望去隻見水位退下,留下一片爛泥淤積發出腐臭。
他拄著拐杖,一步步走著,想當時,兩岸民戶聚集有千百戶之多,欣欣向榮;而今隻見一片殘瓦爍礫,朽木斷垣,直叫人痛心疾首。
“枉死的民眾可都妥善安葬了?活著的難民可都有被好好安置?”他問身邊的四賢道。
“回君上,各方人員仍在淤泥中挖掘屍身,確保死去的亡靈葬有所位,奠有所處,活著的災民已都被安置在周邊府地,救災物資與全國上下的籌資籌款筆筆均由各地級官員親手送至災民安置之處。”
“好,如有官員侵吞災資錢款,斬立決!”
“是!”
“爾等伴駕,隨本君去拜訪各位災民。”
“君上,您龍體尚顯虛虧,還需休養,災民們又散居四處,道路泥濘崎嶇,請由屬下代勞!”
“不,本君一定要親自前去,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現在的情形和喪失親友的悲痛與憤恨,你們不必多言,本君自有主張。”
“屬下明白。”
於是四賢陪君伴駕,整整一天都在奔走不停。
到了將近黃昏,聖君實在有些吃不消了,一行人才在一個小村落裏歇了歇腳。
七夜坐在木製的輪椅上,眺望四周,隻見前方遠處還有一座大山和一些矮些的山頭,便問:“那是何山?”
“回君上,那是寶蟾山。”村裏的保長應道。他是個五十來歲的中年人。
“此山上可有居民?”
“回君上,現在沒有。二十五年前本來是有的,但在二十五年前突然發生了地震。山脈斷了一截,靈氣散盡,莊稼無法生長,所以所有人都遷走了。”
“哦?二十五年前發生過地震?”
“是的,那是魔朝計劃要興修大壩遷移山民一年以後的事,當時寶蟾山風物水美,有很多山民不願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當時為了遷居一事,本地府衙想盡了辦法卻糾紛不斷,因此,整個大壩的計劃竟被擱置下來。不過後來,發生了地震,竟促成了遷移,不得不說這大概是天意如此。”
“原來還有這麼一段曲折的故事。”
“是啊,君上,當年屬下就是本地的居民,所以對這些事還比較了解。”保長道。
七夜點點頭,仿佛陷入了沉思中。
當夜回轉宮中,七夜一夜未眠,查看當年的修堤文書。
次日,召四賢來見。
“關於昨日寶蟾山二十五年前地震一事,還有大壩坍塌處,本君要召集朝中各位地理水紋博士前去勘察,還要找出優秀的博物學士大夫們去剖開老蟾的屍體查看有無什麼異常情況。爾等要仔細安排,本君希望能夠快些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