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濟世圖強功過俱在(5)(3 / 3)

曾國藩受外國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刺激,從”學作炮彈、學造輪舟“入手,發展到從國外購買工作母機(”製器之器“),再發展為翻譯和介紹國外的科學技術知識,再發展為派生員直接到國外學習,一步一步走上了引進”西學“的道路。中國的近代化,可以說是從他這裏起步的。雖然起步是如此艱難,但他創辦的安慶軍械所和江南機器製造局,在相當閉塞的中國卻起了發聾震聵的作用。1865年李鴻章創金陵製造局、1866年左宗棠創福州船政局、1866年崇厚創天津機器局,都是在他的直接影響下的產物。在他的倡導下,不但出現了中國近代的第一家軍事工業企業,製成了第一部蒸汽內燃機和第一艘輪船,創建了第一個近代化學校,培養了第一批科技人材,購回了第一批外國機器,聘請了第一批外國專家和工匠,辦起了第一個以介紹科技書籍為主的翻譯館,派出了中國第一批公費留學生,尤其是,他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提出了反映外國的科學技術”據為己有“以”勤遠略“,”期永遠之利“,自立自強的辦”洋務“的總方針。所以,說曾國藩是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以製夷“思想和官辦船炮局設想的忠實繼承者和切實踐履者,是中國近代史上以自己的行動突破清廷的閉關鎖國政策、認真向西方學習而卓有實效的第一人,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在中國大陸上勃然興起的所謂”洋務運動“的先行者和開拓者,是至當不移的。

創業維艱,這固然是事業發展的一般情況,然而尤可寶貴的是,在別人尚未有走上某種創業道路之時便在披荊斬棘,率先創立某種事業的開拓精神。曾國藩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正是基於這種精神。

人們說,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就李鴻章從事洋務活動頻繁和實績較大這兩點上考察,這個說法有道理。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無論創淮軍、建海軍、搞軍事,或是任地方官、清吏治、搞政治,或是設工廠、辦外交、搞洋務,李鴻章都是曾國藩的學生。由於某些曆史上的特殊原因,湘軍和淮軍一消一長,李鴻章活躍於政治舞台上有當時其他人難以攀比的後盾;又由於李鴻章比曾國藩少十二歲,又晚死二十九年,時代在不斷漸變;加上李鴻章本人的一些主觀因素,因而李鴻章在”洋務“上比曾國藩活動更多、實績更豐,是很自然的。然而,李鴻章的事業終究不過是在他老師所開拓的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

誰也不能否認:”自強運動“所展開的每一件工作,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這些措施雖沒有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但至少已使停滯了數百年之久的老大帝國,開始艱難地舉步邁向近代化的道路了。

曾國藩雖然早已成為曆史中的人物。但他的這段故事卻應讓我們時時品讀,思索,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