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國荃讀聯語時,起初好像很激動,接著有點凜然,最後則是惶然。眾將圍在曾國荃之後,觀讀聯語,有點頭的、有搖頭的、有歎氣的、有熱淚盈眶的,各式各樣表情不一。曾國荃於是用黯然的聲調對大家宣布說:”大家不要再講什麼了,這件事今後千萬不可再提,有任何枝節,我曾九一人擔當好了。“
這一段筆記顯示南京城破後的湘軍確有過擁立曾國藩做皇帝的一幕,可是在專製王朝,這種非常之舉是成則為王,敗則誅九族的,所以在筆記上看不見”擁立“字樣,而將領們也不敢說出口。曾國藩明知眾將的來意,也不說破,隻用十四字聯語作答,相對之間,都不點破。
曾國荃和湘軍攻滅太平天國,再造清朝,立下了蓋世大功,以當時湘軍士氣之盛,戰功之偉,如果擁立曾國藩,是用不著費氣力的;而曾國藩以十四字聯語,把他們的打算消弭於無形。
其實,早在安慶戰役後,曾國藩部將即有勸進之說,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屬於勸進派。勸進最力的如王運、郭鬆燾、李次清皆是。當安慶攻克後,湘軍將領欲以盛筵相賀,曾國藩不許,隻準各賀一聯,李次清第一個撰成,有”王侯無種,帝王有真“句,曾國藩見到立即撕毀,並斥責了李次清。曾國藩死後,李曾哭以詩有”雷霆與雨露,一例是春風“句。
李聯被斥,其他將領所擬也沒有一聯符曾意,其後張裕釗來安慶,以一聯呈曾,聯說:
天子預開麟閣待;相公新破蔡州還。
曾國藩一見此聯,擊節讚賞,即命傳示諸將佐。有人認為”麟“字對”蔡“字為不工整,曾國藩勃然曰:”你們隻知拉我上草窠樹,(是句湖南土話,湘人俗稱荊棘為草窠樹)以取功名,圖富貴,而不讀書求實幹。麟對蔡,以靈對靈,還要如何工整?“蓋蔡者為大龜與麟同屬四靈,對仗當然工整。
至於王運的勸進更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有載於《投筆漫談》。據說王謁曾,說個不停,其意也是”彼可取而代之“的意思;曾國藩正襟危坐,以食指蘸杯中茶汁,在幾上有所點畫,不多時,曾起立更衣,王運站起來竊視幾上曾寫的什麼,隻見依稀盡是一個”妄“字。
後來王不得意於曾幕,有”我慚攜短劍,隻為看山來“句。王在衡陽及成都講學時,則對學生大罵:”曾大(指曾國藩)不受抬舉。“王晚年撰自挽聯有:”縱橫計不受,空留高詠滿江山“句,不無耿耿。
還有傳說,曾國藩壽誕,胡林翼曾送曾國藩一聯,聯說: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胡親送此聯給曾,曾對胡聯大為讚賞,胡告別後遺一小條在幾上,赫然有:”東南半壁無主,我公其有意乎?“曾國藩見到這一字條,惶恐無言,悄悄地撕成粉碎。
左宗棠也曾有一聯用鶴頂格題神鼎山聯,說: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左宗棠寫好這一聯稿專差送給胡林翼,請轉曾國藩,胡林翼讀到”似可問焉“四個字,心中明白,乃一字不易,加封轉曾。曾閱後乃將下聯的”似“字用石朱筆改為”未“字,原封送還胡。胡見到曾的修改,乃在箋末大批八個字曰:”一似一未,我何詞費!“
曾國藩改了左宗棠的下聯一個字,其含意就完全變了,因為”鼎之輕重,未可問焉“!宜其胡林翼有”我何詞費“的歎氣。一問一答,一取一拒。
曾國藩門生彭玉麟,在他署理安徽巡撫的時候力克安慶,遣人往迎曾國藩東下。曾國藩所乘的坐船猶未登岸,船上眾人眼見彭玉麟的一名心腹差弁,送一封封口嚴密的信上船來,曾國藩把信拿到後艙去看。但見信上並無上下稱謂,隻有彭玉麟親筆所寫的十二個字,文說:
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
這時候後艙裏隻有曾國藩的親信內巡撫官倪人塏,他也看到了這”大逆不道“的十二個字,又親眼目堵曾國藩麵色立變,他急得不遑擇言地說:
”不成語,不成話!雪琴(彭玉麟的字)他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
接著,曾國藩便將信紙搓成一團,咽到肚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