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中國封建時代唯一的女性帝王,過去的史冊大多將之描繪成為一個狡詐、冷血、貪婪、淫穢的形象,書之為暴君。但卻不知武則天是一個容止嫵媚、才情卓著、智慧非常、性格堅定、成就斐然的女人,是一個為中國曆史的發展進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由於封建社會是男性主宰世界的時代,那些站在男權政治立場上、擁有話語權和書寫權的史家,為杜絕後來的才智女性去效法武則天,故而極端地將之醜惡化、凶殘化和淫蕩化,他們妖魔化武則天還真就達到了目的,因為從此以後,中國曆史上再也沒有誕生過登極的女性。
武則天是全世界被後人著書立說寫傳研究最多的一位曆史人物,也是被後人評論得最互為矛盾的一位人物。那些傳紀和研究著作,對武則天描繪最多的是她參與的那些宮廷鬥爭,其中刻畫最細膩的是她的私生活,而將許多原本就與她無關的一些事件全部改頭換麵、加油添醋地栽贓陷害與她,其目的就是要抹殺這個女人偉大的功績和她身上散發出的那份絕代的光芒。
武則天14歲初入宮廷被李世民賜名“媚娘”,後來她登基建立大周王朝自名為“武曌”,退位後被兒子封為“則天大聖皇帝”,後被改封為“則天順聖皇後”,從此被人敬稱為“武則天”。 武則天叫什麼名字?出生在哪裏?真實年齡是多少?長期以來一直語焉不詳。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郭沫若先生考證,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出生在四川廣元”,但由此引發了學術界對於武則天出生地是“四川廣元?陝西長安?山西文水?”的爭論。經本人長期研究認為,武則天應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在利州(四川廣元)”,其父母為其取的初始名字應該叫著“武元華”。這些學術觀點筆者在2008年發表在《乾陵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解密武則天的出生時間和出生地》中作了充分的論述,筆者在2009年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解密武則天》和2010年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鳳鳴利州》兩書中用了大量的文獻、文物等證據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武則天、武曌、武媚娘、武元華,她不僅僅有登基作過皇帝這件事才被稱作偉大,她其實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詩人、音樂家和書法家。她的46首詩歌和大量文章收錄於《全唐詩》和《全唐文》,她存世的書法作品《升仙太子之碑》被譽為“中國最美的100幅傳世書法作品之一”,而這些,卻大多不為世人所知。武則天其實是我們中華民族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曆史進程中誕生出的一位偉大的知識女性。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說,“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皇帝,人們連想也不敢想。我看過野史,把她寫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榷。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魯迅說過,“武則天作皇帝,誰敢說男尊女卑。”郭沫若曾題聯盛讚武則天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今天,就讓“我”幻化為不同的身份,飄忽穿行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段曆史中,以不同的角色去體驗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去見證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我”就是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就是曆史的感知者,讓“我”來作為旁證去告訴世人一個真實的、絕代芳華的武則天。為武則天正名,其實就是為全天下的知識女性正名。
如此而已……
2011年3月12日於鳳城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