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用槍杆子開創中國革命的新道路(1)(1 / 3)

毛澤東在鬥爭中認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與“上山”的必要性,提出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論斷。秋收起義後,他把部隊拉上了井岡山,揭開了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序幕。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衝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毛澤東曾在湖南起義的新軍中當過兵。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一麵求學,一麵從事革命活動。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在湖南創辦了《湘江評論》,建立了俄羅斯研究會,創建了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作為湖南省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等職,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並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最早認識革命武裝鬥爭在當時中國曆史條件下具有極大重要性的領導人之一。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製造了中山艦事件,當時黨內多數人主張妥協,但毛澤東極力主張反擊。他向當時的蘇聯軍事顧問團代理團長季山嘉建議:我們應當動員所有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密赴肇慶葉挺獨立團處集中,利用其他各軍與蔣介石的矛盾,通電討蔣,削其兵權,開除其黨籍。在當時的情況下,武力反擊是可行的。因為中國共產黨在蔣介石的第一軍中有不少黨員,李宗仁、李濟深等人與蔣介石的矛盾也很深,並且共產黨還掌握了一個葉挺獨立團的武裝。但是,毛澤東的建議被季山嘉拒絕,中共中央也主張對蔣介石妥協。1926年5月22日蔣介石又提出了《整理黨務案》,在通過此案時,毛澤東拒絕舉手。此案通過後,毛澤東於5月25日離開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位置。

此前的5月3日,毛澤東任所長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也正式開課。在講習所裏,毛澤東組織學員進行軍事訓練,培養農民運動和革命武裝鬥爭的骨幹,建立了中共和共青團組織,積極發展黨、團員。11月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革命形勢日趨緊張。5月,毛澤東當選為中共第五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6月底,毛澤東在漢口先後召集來武漢向國民政府請願懲辦許克祥的共產黨員和骨幹分子200餘人,以及逃亡湖南的同誌開會,指出大家要“恢複工作,拿起武器,山區的上山,濱湖的上船,堅決與敵人作鬥爭,武裝保衛革命”,拿起槍杆子鬥爭,以槍杆子對槍杆子,不要再徘徊觀望。這是毛澤東在國民革命後期,第一次把上山作為中國革命的出路提了出來。

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第三十四次會議,討論湖南局勢問題。在會上,毛澤東說有兩條路:一是上山,二是投入軍隊中去。保存革命力量,以應付反革命事變,因為“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宣布分共,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全麵破裂,國民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新時期。從8月初開始,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湘南運動大綱》,他的基本思路是在湘南組織政府模樣的指揮機關,實行土地革命,在軍事上,組成一個師的武裝,占據五六個縣,形成一根據地,進而發展全省的土地革命。在國民革命失敗,全黨都在思索出路的情況下,毛澤東憑著他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很快形成了一個具有獨創性的革命新思路。中央決定毛澤東為書記,組織湖南特委。

8月7日,毛澤東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即曆史上的“八七會議”。會上,毛澤東就統一戰線、農民問題、軍事方麵等重大問題發了言。關於軍事工作,毛澤東尖銳地指出:“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唐(蔣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槍杆子起家的,我們獨不管。現在雖已注意,但仍無堅決概念。”毛澤東建議新的政治局常委,“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這是毛澤東從中國國情出發,第一次提出“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著名論斷,也成為了“八七會議”中正確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七會議”糾正了黨在過去的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為處在困境中的黨指出了一條繼續革命的道路,開始了複興中國革命的偉大鬥爭。會議選舉了中央臨時政治局,毛澤東被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八七會議”後,瞿秋白希望毛澤東能去上海中央機關工作,毛澤東回答:我不願跟你們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

8月9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