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二.美麗格格的傳說(1 / 2)

一.

一抹清麗的身形背貼窗而立,傍著月光投射的暗影,在夜色的掩護下峭立著,都是大清朝的天才才子,都早慧而多情,都留下了美麗雋永的辭章,都在三十多歲就去世,仿佛上天不願讓世人看到他們蒼老的一麵。然而,他們在生前身後的際遇又何其不同!雖然都得到了文學界的一致推許,但納蘭生前是貴族,身後依然是萬人迷;黃玉仁生前是寒士,去世後的兩百多年裏,也未能像納蘭那樣成為無數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開篇所引的那首詩就可以仿佛見之。在他的作品中,雋思妙語俯拾皆是。僅舉一例,如寫黃鶴樓,唐代詩人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悠悠……”曾讓李白為之停筆,影響非常深遠。黃玉仁卻知難而進,直接用崔顥詩的原韻,開頭四句是“昔讀司勳好題句,十年清夢繞茲樓。到日仙塵俱寂寂,坐來雲我共悠悠。”在冷清的環境、寂寞的雲煙中加入了自我,堪稱神來之筆!從唐至清,除了黃景仁,還有誰在黃鶴樓寫出這樣的詩句?其他,如“明燈錦幄珊珊骨,細馬春山剪剪眸”的旖ni美歲月,“望裏彩雲疑冉冉,愁邊春水故粼粼”的如夢時光,“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的纏mian心事,“記得酒闌人散後,共搴珠箔數春星”的青澀年華,“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的黯然離別,“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閑花照獨眠”的寂寞情懷,“桂堂寂寂漏聲遲,一種秋懷兩地知”的清冷心緒,”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的蕭索愁思……無不被他描寫得精美入微,哀感頑豔,寫情至此,堪稱極致,可歎今天喜愛詩詞的年輕人多不注意這些真正的清詞麗句,反而在納蘭的悼亡詞中尋找共鳴!

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是康熙年間的權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本人也為“進士出身”,生於鍾鳴鼎食之家的納蘭性德,在他的詞中曾也有過“出則兼濟天下”的雄心,十八歲中舉之後,傾心於漢族文化的納蘭性德,拜飽學之士徐乾學為師。考取進士之後,這個滿腔抱負的年輕人,沒有被康熙帝委以重任,因“天子用嘉”,授為三等侍衛。這與他最初的遠大理想相悖,心中的悲鬱,也給他的詞籠罩了一層特殊的愁苦色彩。但是仕途上不如意的納蘭性德,對漢族文化卻有很深的造詣,在詩詞方麵著有《側帽集》、《飲水詞》等,還曾與徐乾學合著,輯刻唐以來說諸經書為《通誌堂經解》,其所著的《淥水亭雜識》,內容涉及曆史地理、官方吏治、宗教藝術、天文曆法,甚至為人之道。他的詞中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別的不說,納蘭是否真的那麼專情就值得商榷,如《全清詞鈔》還記錄了被納蘭遺棄的女子沈宛所寫的《朝玉階》,中有“枝分連理絕姻緣,獨窺天上月,幾回圓”之句,想必很多納蘭迷們都不願麵對這個秋月下的薄命女子那無助的清淚。

二.

“定州之役”平定後。胡大海護送紫雲等人回京,一路上胡大海用心的想撫平的紫雲喪親之痛,他和紫雲之間有一份特別的感情在滋長。回京後,紫雲,連日傳來胡大海兵敗的消息,紫雲實在難以控製自己對胡大海的愛和思念,,與他共生死。胡大海欲為兵敗而自刎之際,他聽到紫雲的呼喚,他們再次的相遇,真有彷如隔世之感。那夜,她出生在郡王之家,由於過人的容貌和智慧,得到當今皇上、皇後甚至皇太後的喜愛,從小便被安排在紫禁城內生活。她們甚至分別是未來皇上——未來的皇後人選和親王的妻子,可是卻在大婚之日,忽然從清朝憑空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