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墓疑影(1 / 2)

一.

在漠漠中原大地,中有多少土饅頭?於是就有了專啃饅頭的土夫子們...他們穿梭於地下,徜徉在屍骨之間,為的不過是名利權勢。挖開一座座泣血的墳墓,最終禁錮的卻是人性...。那些埋葬於地下的巨大財富極度地刺激了盜墓者的yu望和神經,從那以後盜墓便層出不窮,漸漸成為一個遊離於三百六十行之外的神秘職業。望”即望氣看風水。盜墓經驗豐富之人,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隻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即便地麵上封土已平毀,地下也極可能藏有大墓,且墓中寶物必多。這種方法對於年代久遠的古墓非常管用。盜墓首要需解決的便是掘墓時挖出的土如何處置,許多大墓並非葬在荒郊野外,倒鬥們不但要速戰速決,還必須處理好挖出的剩土。一個盜洞少則數米,多則幾十米,這麼多土挖出來若是堆在一旁則不啻是告訴別人這裏有人在盜墓!因此必須把積土化整為零,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專門有一個人把同伴挖出的剩土均勻地撒到方圓幾裏的土地上,讓人不易發覺。但這種做法耗時耗力,十幾米的洞挖下來,竟不見一點餘土,那麼多土就像變魔術一般消失於無形了。

聞”即嗅氣味。大凡盜墓者都需要訓練鼻子的嗅覺,因為這樣可以從墓表土層裏發現很多極有價值的線索,從而事半功倍。他們在盜掘之前,先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歎。但此法一半靠苦練,一半卻還得靠天分,因此真正嗅覺異常靈敏的可謂鳳毛麟角。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切”即把脈之意。有三層含意:第一層是指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準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

二.

然而近日,[公元2348年]首都北京一位晨練者說道:“天天在這鍛煉,頭一天還沒有呢。第二天,我們來到這,一片新埋的墳頭,全壓著紙。很奇怪這事,到底誰幹的咱不知道,反正也夠缺德的,把道全給堵上了。”在聽到晨練者的反映後,民警們對此也是感到莫名其妙。確實是在這空場的四周出現好多新墳頭,上麵壓著鬆枝,還有紙。”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又上山了一趟,發現墳堆一夜之間悄無聲息地又多了幾個。第三天、第四天,一天比一天多。於是,仔細觀察了一下這些墳頭仔細看一下,感覺應該是偽裝的那種,不像真的那些墳頭。要真是盜墓的,就應該有洞口。民警們在山上整整呆了兩天,把這個偌大的妙峰山主山頭翻個底朝天,終於在東南角發現了一個用編織袋偽裝得非常巧妙的洞口。為了不打草驚蛇,民警們悄悄地在四周潛伏了下來。果然,在那漆黑夜晚四周靜靜的,天下著毛毛細雨,冷森森的大約10點左右,幾個鬼鬼祟祟的人影,又鑽進洞裏麵,並把從洞裏取出的土做成墳堆狀。夜裏淩晨4點,這夥人從洞裏出來後,又悄無聲息地下山了。

這時候,偵查員們偷偷地摸進了這個洞裏麵。“那個洞挖了多深了?”:“豎井上下有將近7米,橫井,南北走向有11米左右。到頭上下又有一個。往下走,又有一個將近2米的豎井,豎井發現兩根有這麼粗的柏木樁子,不知道幹什麼用的。”兩個小時後,偵查員出來了,並且從洞的盡頭,掏出了一些東西來,由於拿不準到底是什麼,民警們隻好把這些東西先拿到文物局,看看是不是和古墓有關。沒想到卻讓文物專家大吃一驚。文化文物局副局長張浩民:“這是炭灰、白灰膏、夯土,還有底下發現木頭。我們明顯地感覺到,這是清代規製比較高的墓葬的一個典型現象。我們覺得非同一般,現在,能看得出來它是黃腸題湊,已經到了墓的核心部位了。”偵查員從洞裏掏出來的木頭便是黃腸題湊。黃腸題湊是古時候帝王貴戚死後采用墓葬的一種規格,就是在棺木的四周插放上上萬根柏木。黃腸題湊被發現後,文物專家們更是興奮不已。他們多年從事文物考古的工作者,都認為(這座古墓的發現)是他們一生中的幸運。對於確定年代,對於確定這座古墓的文物價值、曆史價值、考古價值,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沒想到,大家司空見慣的這個妙峰山,居然是數百年前的皇族墓,珍貴無比。而黃腸題湊的發現,則意味著盜賊已經接近棺木了。事不宜遲,經過周密部署後,公安部門在盜墓嫌疑人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天羅地網。據了解,這座舉世罕見的清墓在史料上卻沒有任何記載。而這幫盜墓的僅憑幾把鐵鎬就能夠準確地挖到,這不能不讓人心生疑慮。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據盜墓嫌疑人交代,為了觀測古墓的準確位置,他們還利用飛爪這一原始工具來攀爬這座陡峭的高峰。等爬上去之後,才感到心驚肉跳。雖然,冒著生命危險,但是並沒有阻擋住他們伸向古墓的黑手。如此古墓實為曆史罕見。常年盜竊古墓的人員,最終為自己的罪惡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