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附錄曾國藩治兵語錄輯補(3)(1 / 3)

字。……又思戰陣之事,須半動半靜,動者如水,靜者如山。又思兵不得已而用之,常存不敢為先之心,須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也。(鹹豐九年二月二十八日)6九弟臨別,深言禦下宜嚴,治事宜速。餘亦深知馭軍馭吏,皆莫先於嚴。太史公所謂循束者,法立令行,能識大體而已。後世專尚慈惠,或以煦煦為仁者當之,失循吏之義矣。因思為將帥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齊嚴肅為先,不貴煦嫗也。(鹹豐九年三月廿四日)7飯後出城,看各營合操,吉中營為中路先鋒,護軍右營為接應;湘前營為右路先鋒,嶽字中營、後營為接應;強中營、振字營為左路先鋒,振副營、升字營為接應;餘立中路之後,護軍中營、右營及戈什哈等排列護之。各營皆派隊在前,裝作賊隊,與官軍對敵。

回合數次之後,皆撒作圓牆子,凡撤十一處,各放排槍三輪,然後卷塘收隊。中路吉字三營先收,護右營次之,餘次之,護中、護左又次之。右路湘前營先收,嶽中營次之,嶽後又次。左路振字營先收,強中次之。振副次之,升營又次之。(鹹豐九年四月初三日)8初更後,與李少荃、許仙屏言團練之無益於辦賊,直可盡廢。

如必欲團練,則不可不少假以威權。(鹹豐九年四月十八日)9君子之道與將帥之道相反者三:黨援、權勢、分兵救危。(鹹豐九年九月十七日)10夜與李申坎論營務處之道,一在樹人,一在立法。有心人不以不能戰勝攻取為恥,而以不能樹人立法為恥。樹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一曰陶熔造就。(鹹豐九年九月初六日)11夜與表弟彭每桔談帶兵之道,“勤、恕、廉、明”四字缺一不可。(鹹豐九年十一月初一日)12軍中驕氣則有浮淫之色,惰氣則有舐滯之色,須時時察看而補救之。(鹹豐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3日來,心緒總覺不自在,殆孔子所謂“不仁者不可與久處約”

者。軍中乃爭權量勢之場,又實非處約者所能濟事。求其貞自不移,淡泊自守,而又足以驅使群力者,頗難其道爾!(鹹豐九年十二月初七日)14論作文宜通小學、訓詁,又論軍務須從日用眠食上下手。

(鹹豐十年二月廿九日)

15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見以自族異於人。同當兵勇,則思於兵勇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長夫,則思於長夫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將官,則思於將官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為主帥,則思於眾帥中翹然而出其類。雖才智有大小、深淺之不同,其不知足、不安分,則一世。能打破此一副庸俗共有之識見,而後可與言道。

(鹹豐十年閏三月十一日)

16是日,因節字營勇鬧事,殺一人,枷二人。因一人買帽子,訛奪店子之帽,又打店家之眼,雙糾眾入縣署打破轎子,打傷縣官也。

近日,節字營名聲甚壞,俟九弟到,當商換營官。(鹹豐十年三月二十七日)17與胡中丞熟商江南軍事。夜,胡公論及:凡事皆須精神貫注,心有二用則不能成。餘亦言軍事不日進則日退,斷無中立之理。二人者畢許為知言。(鹹豐十年四月十五日,見《治心》章)18汪梅村信,哀痛惻怛告示:一、裁官,裁綠營兵;二、和夷;三、以楚營法兵部江南之兵勇;四、嚴禁騷擾,賓禮才俊;五、糧台綜核名實,局員以少為貴,舉賢懲貪;六、核實保舉,慎重名器;七、屏術數星卜之士;八、守碉卡險要;九、拙速疾驅,不可頓兵堅城。(鹹豐十年四月二十九日)19內思“傲”為凶德,凡當大任者,皆以此字致於顛覆。用兵者,最戒驕氣,惰氣。作人之道,亦惟“驕”、“惰”兩字誤事最甚。

(鹹豐十年九月二十一日於祁門)

20是夜讀《史記·律書》,古人以用兵之道通於聲律,故聽音樂而知兵之勝敗、國之存亡。餘生平於韻律、箕法二者一無所解,故不能知兵耳。(鹹豐十年十月廿四日)21細思餘所統之兵,可用之勁兵二萬人,其次尚有萬餘人,而水師及安慶陸兵尚不在內,乃近日軍勢不振如此,實屬調度乖方,可愧可憤。(鹹豐十年十一月十四日於祁門)22用兵之難,莫大於見人危急而不能救。(鹹豐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於祁門)23思州縣之道,以四者為最要:一曰整躬以治署內,一曰明刑以清獄訟,一曰課農以盡地力,一曰崇儉以興廉讓。將領之道,以四者為最要:一曰戒騷擾以安民,一曰禁煙賭以儆惰,一日勤訓練以禦寇,一曰尚廉儉以率下。(鹹豐十一年八月十七日)24餘因古人治兵之道,作詩之法,皆與音樂相通,而懵然不知,深以為恥。(鹹豐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25早飯後,與九弟暢談聖賢成已成物、立人達人之道,言統帶兵勇,不可存沽恩市德之意。(同治元年二月十八日於安慶)26早飯後清理文件。旋出西門觀楊占彪、陽華坤兩營操演。

其收隊之法,係學多將軍隆阿者,極為穩快。其法仍用四方陣,麵場向外。前者向敵,且戰且退,後者麵向歸路,防賊抄尾,左者排列槍炮,防賊包左,右者排列槍炮,防賊包右,收歸者皆在方陣之中空處行走。如左前隅之第一排,打槍甫畢,即縮入中空處走歸,左後隅之末排站隊,左前隅第二排打槍畢,又縮入中空處走歸,左後隅之未排站隊,第三排亦然,第四五等排亦然,右前隅之一、二、三、四等拓亦然。行走一二十裏始終有四方陣,排列不亂,實收隊時,萬全無弊之良法也。(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於安慶)27然風雨交加,夜黑如磐,深以防守為慮。(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於安慶)28念各營官去年辛苦異常,無以勞之,思每人給對聯一付,下半日共寫十七對。(同治二年二月初六日於南京軍營)29近日思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同治三年二月初一日於安慶,見《勇毅》章)30申刻閱本日文件,餘皆閱李秀成之供,約四萬字,一一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