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身外無一物,萬事皆平常(1 / 2)

【原典】

荀子曰:“心平愉,則色不及傭而可以養目,聲不及傭而可以養耳,疏食菜羹而可以養口,粗布之衣、粗紃之履而可以養體。”

【古句新解】

荀子說:“內心平靜愉快,所視不過平常之物而仍可養眼,所聽不過平常之聲而仍可養耳,所食不過粗茶淡飯而仍可養口,所穿不過敝衣爛履而仍可養身。”

“熙熙攘攘為名利,時時刻刻忙算計。”所求愈多,所患也就愈多:太在乎事情能否成功,太在乎成敗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太在乎別人怎麼評價自己,這樣卻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在這樣的重荷之下,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越想得到,卻往往越易失去。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誡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這時候球大多真會掉進水裏。

與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成果相呼應,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心態”。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會出事的,因為他上場前不停地念叨:“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是專注於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

中國古代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後羿射日”的傳說,據說後羿練就了百步穿楊的本領,箭箭射中靶心,幾乎從未失手。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精湛的射技,夏王聞聽後也欲一睹為快。一天,夏王把後羿召入宮中,他指著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對後羿說:“今天請你來展示一下你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如果射中,賞賜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聽了夏王的話,後羿麵色凝重地走到離箭靶百步的地方,取箭搭弓,開始瞄準。想到自己這一箭射出去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向鎮定的後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開始微微發抖,瞄準再三終於鬆開了弦,箭應聲而出,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後羿臉色蒼白,再次挽弓搭箭,射出的箭偏得更加離譜。夏王掩飾不住心頭的疑惑,問左右道:“這個神箭手平時百發百中,為什麼今天表現會如此失常呢?”左右解釋說:“後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揮。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績直接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藝呢?看來,一個人隻有真正把賞罰名利置之度外,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神箭手啊!”

人世間最難得的就是擁有一顆平常心,不為虛榮所誘、不為權勢所惑、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美色所迷、不為一切的浮華沉淪。

有一個人曾經問慧海禪師:“禪師,你可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呀?”

慧海禪師答道:“有!”

“那是什麼?”這個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