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蟋蟀會的比賽其實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說是比賽還不如說是賭博,因為每逢一四七鎮上圩日,(也就是集市的日子,南方把趕集說成趁圩。)都會舉行鬥蟋蟀大賽,每次大賽都會出現一個“第一名”,一個“第二名”,一個“第三名”,還有一個“勝嘴”,而獎金則會按你報名時下注的本金按倍率來算。也就是說,當天比賽蟋蟀會收取上來的報名本金如果能夠賠得起得話,第一名獎金是你下注本金的一百倍,第二名是你下注本金的十倍,第三名是本金的5倍,而“勝嘴”是固定獎,獎金是兩百塊,除了獎金還有一麵錦旗。如果賠不起的話就以本次最大支付能力來做獎金,都是比賽前統計好的。
這裏不得不說一下比賽規則,名次可不是按比賽的蟋蟀打贏多少隻對手來算的,把對手打敗最多的是“勝嘴”而不是第一名。比賽是分開來舉行的,每個賽區都有好幾個賽場,而每個賽場都有引鬥員,按鍾員,記分員。首先由蟋蟀會的工作人員把報名的蟋蟀編號,統一裝進蟋蟀會的各個打好編號的小陶罐中,然後抽簽決定一個數字段編號的蟋蟀在某個賽場比賽。
正式比賽時,首先是引鬥員按編號順序把兩隻參賽的蟋蟀放到同一個鬥盤裏,然後把鬥盤中間的障礙條拿開,接著便由引鬥員用手中引鬥用的引須(老鼠胡須泡過酸醋,然後粘到一條隻有筆芯大小,三四十厘米長的小竹條上,引鬥時用上麵處理過的老鼠胡須輕輕地掃動蟋蟀的觸須便可把這隻蟋蟀引怒,接著這隻蟋蟀便會振翅起鳴警告對方:你再惹我我就揍你。)把兩隻蟋蟀引到一起,原來就異常憤怒的兩個好鬥分子一碰頭便會張開大牙咬鬥在一起,此時按鍾員便按下計分表,到最後兩隻蟋蟀分開或者其中一隻認輸逃跑,按鍾員會再按下計分表,並報打鬥用去的時間,計分員便會在黑板上記下這次打鬥的成績。
由於擔心分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隻蟋蟀戰敗,所以引鬥員會再次引鬥,如果雙方再打鬥在一起的話則在上次計分的前提下疊加獲得此次打鬥的成績,引鬥員如果發現其中一隻在引鬥中不振翅鳴叫並逃跑避鬥則判其認輸。戰敗的退出賽場,比賽所得的時間有效,並記錄起來。勝者繼續留下,與下一隻挑戰者繼續纏鬥,直到戰敗為止。而名次則是按比賽中戰鬥時間長短的來定的,戰鬥最長時間的便會得到第一名,以此類推,而戰勝最多對手的那隻蟋蟀則獲得“勝嘴”的稱號。
此時的蟋蟀會還很火,但是再過兩年這些各個地方都存在的蟋蟀會都會關門,原因是什麼大家都是聰明人,不用說也能猜到,我就不在此說明了。
古董想到了這件事後非常高興,正愁手上缺少本錢的他當然不能錯過這種以小搏大的投機行為,最重要的是古董已經有把握拿下第一名了。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把劉家興的那隻蟋蟀弄到手,用錢買也要買過來,不過古董突然有了親自去把那隻蟋蟀捉回來的念頭,因為劉家興的那隻蟋蟀是在他家附近捉到的,而且劉家興家離古董家才幾百米遠,古董可以在晚上到那一帶去捕捉,不過能不能捉到就要靠運氣了。
上麵說過古董的二姑丈何東豪曾經是一個非常好賭的人,鬥蟋蟀,鬥雞他都非常拿手,可是現在已經不玩這些東西了。不過他捉蟋蟀的工具還是保留著的,就算沒有他也會做,古董自然也想到了這一塊。
第二天,古董一大早便起床了,先到碼頭那邊鍛煉身體,回來後,看到李桂蘭已經就把早餐做好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今天吃的可不是米粉,而是豬肝瘦肉粥,想必是李桂蘭心疼自己的二姑娘特意做的。畢竟住在山溝裏由於交通不方便的原因,肯定不能想吃什麼就吃到什麼。
古董看到古麗萍和何東豪都起床了,正準備吃早餐,於是古董問了聲好後便也坐到飯桌邊,繼續對何東豪說道:“姑丈,你們收拾好東西是不是準備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