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收到電文時,正同總參謀長毛奇和軍政大臣羅昂共進晚餐。俾斯麥看了電文,詭譎地笑了笑,問:“對法國的戰爭早打好還是晚打好?”毛奇以他一貫的簡潔語言回答:“如果真要打,晚打對我們不利。”俾斯麥於是提筆在電報上改了幾個字,將原來比較溫和的語氣改成帶有侮辱法國皇帝的意味,他一麵將改過的電文遞給毛奇和羅昂,一麵說:“那頭高盧牛看見這塊紅布會立刻激怒起來。”三人大笑。他們雖然知道這會引得國王龍顏大怒,但一個統一的德國足以平息他的怒氣。這三個戰爭販子對於德國的統一,實在比國王本人還要熱切。
經過刪改的電文在報上一發表,法國輿論大嘩。拿破侖三世氣急敗壞,覺得受了侮辱,但也高興有了發動戰爭的借口。1870年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拿破侖三世正中了俾斯麥、毛奇等人的圈套,他們正是要法國先進攻,這樣普魯士便處於民族防衛戰的地位,有利於爭得德意誌民族的支持和國際輿論的同情。
法國為這次戰爭也進行了多年的準備,陸軍大臣向皇帝一再吹噓說,完全準備就緒。拿破侖三世信以為真,急忙調兵遣將,想迅速集中優勢兵力,越過萊茵河,向法蘭克福方向突襲,切斷南北德意誌的聯係,強迫各邦國中立,然後聯合奧地利和意大利直攻柏林。同時,艦隊在波羅的海和易北河配合陸軍行動。
皇帝的戰略計劃本也不錯,可他的軍隊實在不爭氣,平時訓練差,裝備落後且不齊全,參謀指揮係統效率低。部隊接到集中命令時,到處亂成一片,有的將軍甚至找不到自己的部隊。地圖沒有,軍需晶不足,索要糧草、彈藥、帳篷的電報紛紛飛向巴黎總部。7月28日,對此一無所知的皇帝興衝衝跑到梅斯前線,準備發動進攻,這才發現沒有一支部隊完成戰爭準備。又耽誤了一個星期,法軍才於8月2日開始進攻。
普軍卻利用這段時間迅速動員和集中起來。在毛奇效率很高的總參謀部的指揮協調下,普軍三個主力軍團,連同預備隊和機動部隊共40萬人,在十天之內便全部集結於西南邊境一帶。毛奇偵知法軍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分別集中兵力,便將三個軍團配置在法軍兩部之間、孚日山後麵從北到南一線,這樣三個軍團既可以互相支援,也可以集中力量攻擊敵軍一部。
8月2日,法軍主力萊茵軍團的三個軍從梅斯向德國境內的薩爾布呂肯突進,普軍一部受衝擊,被迫後撤。毛奇立即命令第一軍團向第二軍團靠近,第三軍團向南突擊,阻止斯特拉斯堡—線法軍北上增援。8月4日,普軍開始全麵反攻。
弗裏德裏希·威廉親王率領第三軍團共13萬人向南前進,在維桑布爾附近越過國境,殲滅了一個埋伏在那裏的法國師。8月6日與麥克馬洪元帥統率的法軍南線軍團六個師接戰,將其擊退,同一天,普軍一、二軍團在福巴克擊潰法軍第二軍一部。
普軍這一係列攻勢迅猛而淩厲,尤其是改進後的炮兵,雙方步兵尚未靠近便以猛烈的火力向敵軍轟擊,給法軍造成大量死傷,嚴重打擊了法軍士氣,在普軍步兵進攻時又提供連續不斷的炮火支援。戰鬥中,普軍無論在炮兵火力、步兵火力的配合上,都明顯強於對方。法軍被這一連串的打擊弄得手忙腳亂,梅斯的大本營裏一片驚恐氣氛。拿破侖三世見形勢不妙,立即把帥印交給巴讚元帥,自己坐上馬車慌忙往西逃往夏龍。8月9日,麥克馬洪留下一部堅守斯特拉斯堡,自己帶領其餘南線部隊乘火車撤往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