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很抱歉的事,我們疏忽了,沒有想到西方風俗對‘13’的避諱。”周恩來轉而風趣地說,“我們中國有個寓言:一個人怕鬼的時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裏不怕鬼了,到處上門找鬼,鬼也就不見了……西方的‘13’就像中國的‘鬼’。”
眾人哈哈大笑,周恩來也跟著笑了起來。
周恩來走後,羅傑斯手下的官員們的氣也消了大半。中國有句俗話,不看僧麵看佛麵。他們主要是對基辛格有意見,對尼克鬆的某些做法有意見。如今周恩來代表毛澤東來看望,他們不但不便再發作,而且對周恩來這個人十分傾倒。後來,羅傑斯成了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多次來中國訪問,至今還對中國人民抱著友好的感情,這些都是從對周恩來的欽佩開始的。
當天下午,尼克鬆趁著基辛格為舉行一次特別的記者招待會而在作準備的時候,參觀了上海工業展覽會。走進展覽館大廳,他的眼睛盯著幾位共產主義領袖的大幅畫像時嘴裏念道:“這是馬克思,這是恩格斯,這是列寧,這是斯大林。”
“對,你都認識。”周恩來說。
“一共四個。”
“對。”
“那個恩格斯,我們在美國不大見到他的照片。”
尼克鬆參觀各種工業設備時還伸手去按電鈕,使新式機床運轉起來。他對周恩來說:“我們按電鈕,必須是為了建設,而不是為了毀滅。”周恩來哈哈大笑。
四周的氣氛十分熱烈。
尼克鬆興致來了,又對周恩來說:“1959年夏天,我作為副總統在莫斯科陪同赫魯曉夫參觀美國展覽會,在洗衣機前,他同我爭吵誰的火箭厲害些,我講比火箭沒有意義,戰爭爆發誰都當不了贏家。”
周恩來笑得更大聲,笑罷說:“我知道,這就是有名的‘廚房辯論’,它使你出了名。”
尼克鬆笑了,說:“我想不是壞名聲。”他想了想,又半開玩笑地說:“總理先生,你不應該全信報紙上說我的壞話,我也不會全信報紙上說你的壞話。”
周恩來收住笑,對尼克鬆說:“我信奉毛主席說的一句有名的話,‘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
下午5點,向新聞界公布了中美兩國的《聯合公報》。因為公報在上海發布,當時兩國還沒有外交關係,大家就稱它為《上海公報》。
下午5點50分,基辛格和助理國務卿格林在上海展覽館的宴會廳舉行記者招待會。為給台灣方麵及美國國內的反對派以“安慰”,基辛格煞有介事地在會上申明美國同台灣的“防禦條約”並不變動,以表示“沒有拋棄老朋友”。可是,這種形式主義的說明並沒有引起記者們的興趣。《上海公報》對世界的震動與衝擊,使基辛格的解釋黯然失色。值得提到的是,基辛格在記者招待會上透露了:
毛澤東自始至終密切掌握著談判的整個進程。
這天是星期天,周恩來在上海為尼克鬆舉行了最後的宴會。尼克鬆顯得興高采烈,茅台酒使他臉上的笑容都泛著紅光。他洋洋自得,喜不自禁地舉起酒杯,斟上茅台,走到麥克風麵前,作了在這次訪問中從沒有過的即席講話:
“……聯合公報將成為明天全世界的頭條新聞。但是我們在公報中說的話不如我們在今後的幾年要做的事那麼重要。我們要建造一座跨越一萬六千英裏和二十二年敵對情緒的橋梁,可以說,公報是搭起了這座通向未來的橋梁……”
人們沉浸在歡樂中,為總統的話鼓掌。
尼克鬆帶著酒意又說:“上海這個城市,曾經飽受外國侵占之苦,我們再也不允許上海,及全中國以至全世界有像上海一樣的城市,再受外國侵占之苦了。
我們絕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