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希望立馬明德為皇後。但是她一沒生子,二沒有家族勢力,若貿然立為皇後,容易引起其他育有親生兒子的妃嬪家族的非議反對。於是,在即位為帝三年的時間裏,東漢王朝都沒有冊立正式的皇後。
永平三年的春天,新帝劉莊為父守製的時間也滿了,再不立皇後可就說不過去了。天子無私事,皇帝沒有正妻,就是天下沒有國母。這是影響國體的大事。免不了就有相關部門上奏明帝,要求冊立皇後。
這時的明帝後宮,生育了皇子的妃嬪至少有三人,除了賈貴人,還有兩位妃嬪生育了千乘哀王劉建和陳敬王劉羨。除此之外,還有一位陰貴人。雖然她此時尚未生育皇子,但她是皇太後陰麗華家族的女孩兒,與劉莊是表兄妹之親。
劉莊想立馬明德,又找不著合適的由頭,因此他一直沒有頒下立後的詔書。這時,太後陰麗華開口了:“馬貴人德冠後宮,宜立為後。”
一句話,一錘定音。皇太後發了話,誰還敢反對?明帝三年二月甲子日,馬明德被冊立為皇後,她的養子劉炟同時被冊立為皇太子。
成為皇後的馬明德,雖貴為後宮之主、一國之母,卻依然樸素平和、不事張揚,深得明帝和眾妃嬪敬重。
公元75年,48歲的漢明帝劉莊去世了。劉炟即位為東漢第三任皇帝,馬明德成為皇太後。按照國家規定,皇帝去世後,他生前的妃嬪除了隨兒子一起生活的封國太後之外,其他無子女的都要一律遷居南宮守寡。為了表示對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姐妹們的惜別之情,馬明德下令,賜諸貴人每人佩王赤綬、使用安車駟馬、白越布三千端、各色帛二千匹及黃金十斤。
送走諸貴人之後,馬明德親自為丈夫撰寫起居注。在撰寫的過程中,她特地刪去了自己兄長馬防侍帝疾的內容。劉炟對母親的決定不解,為舅父抱屈:“舅舅不分白天黑夜地服侍先帝近一年,如今未受嘉獎,反倒連辛苦之勞都要被抹去,母親這樣的決定,是不是有點過分了?”馬明德解釋道:“我不希望讓後世的人知道先帝對外戚如此親近,以至效仿,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章帝很清楚自己並非馬皇後的親生兒子,但是卻很感激養母對自己多年的養育,他打心裏覺得自己的母親就是馬明德。因此,雖然他登基為帝,賈貴人仍然僅僅是以先帝嬪禦的普通身份在南宮生活而已,賈氏族人也沒有誰享受尊榮富貴。為了表達對養母的感恩之情,章帝一即位,便想要為馬家的三位舅父晉位侯爵。馬明德婉言謝絕了兒子的好意。
馬明德拒絕晉封家族,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官樣文章。因此,“揣摩上意”的官員們仍然不斷地向章帝上疏,請求加封馬太後家族。
就在馬明德第一次謝絕晉封的第二年夏天,天下發生了大旱災。大臣們立即上奏章帝,說天下之所以大旱,是因為馬家未能得到升封上天不滿所致。要想解決大旱,一定要加封馬太後家族才行。這麼明顯的胡說八道,章帝想必不是不清楚,但這番言論倒頗中他晉封舅父的下懷,便打算將錯就錯。
然而馬明德卻不願意。她毫不留情麵地頒下了一道詔書,大意是:“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和皇帝,想要從中取得好處。天不作美以至大旱,跟太後家族封爵有什麼關係?漢成帝時,王太後一家子都封了,難道就有好年景?外戚勢力太大,容易擅權亂政乃至顛覆國家,這是前朝的前車之鑒……”
馬明德措辭非常嚴厲地再一次拒絕了封晉馬氏家族的可能。章帝看了母親這道詔書,不禁慨歎不已,再次向母親求情:“舅父封侯的製度,與皇子封王同樣重要。母親雖然用心良苦,難道就要讓我做不孝順舅父的皇帝?何況舅舅中,一位年老,兩位患病,假若有任何一位在未得封爵之前便有個三長兩短,我這個外甥連補過的機會都沒有了。”
馬明德聽了兒子的申訴,考慮之後回答說:“我並不是不顧惜兒子的名聲,但是馬家沒有為國家立下特殊的功勞,如今又天逢大旱,百姓生活困苦,我為此日夜擔憂不得安寧,這樣的時候卻要來封賞外戚,有違我的心意,並不是孝順我。如果一定要封賞,必須等到風調雨順、邊境安寧、政務通順的時候。”
章帝即位四年後,果然其年旱澇之災俱無,五穀豐登,邊境也平安無事。大喜過望的章帝立即決定晉封三個舅舅為列侯。
馬廖、馬防、馬光兄弟成為侯爵之後,馬明德特地召見了他們,勸他們從過於招搖的外戚身份中引退。三兄弟聽從了馬明德的主張,上疏請求辭去公職,以侯爵身份歸家安享晚年,不再執掌任何權柄。
章帝無奈,也隻得接受了母親的安排。
除了嚴格約束外戚,馬明德凡事都嚴於律己。
新平公主家的仆人不小心引發火災,禍延皇宮,燒掉了皇宮北閣後殿。馬太後認為火能從外燒到內,是因為自己這個後宮之主疏忽大意造成的,為此鬱鬱寡歡。當時正是拜謁光武帝與陰麗華的原陵之時,她認為自己沒有盡到兒媳的本分,愧窺見公婆陵寢,這年便不曾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