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係中國古代民間故事中最早的一位機智人物,屬於官宦類型,可視為中國機智人物的鼻祖。其原型晏嬰(前?--前500),字平仲(一說諡平仲,又說平為諡,仲為字)。春秋齊夷維(今山東高密)人。其父國晏弱死後,繼任齊卿,曆仕靈公、莊公,後為景公時宰相,名顯諸侯。其趣聞逸事主要涉及兩個方麵,一為外交活動;一為宮廷諷諫,見於《晏子春秋》以及漢·、韓嬰撰《韓詩外傳》、漢·、劉向撰《說苑》、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宋·、周文玘撰《開顏錄》、明·、郭子章輯《諧語》、明·、樂天大笑生纂集《解慍集》、明·、馮夢龍編纂《古今譚概》等,都載有晏子的趣聞逸事。
晏子使楚
晏子作為齊國的使臣出使楚國的時候,楚國人因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宮殿的大門旁邊開了一道小門來迎接晏子,以此來羞辱他。晏子一看,立刻停下腳步,不往前走,並且說道:"我假如出使狗國的話,就從狗門進去。如今我出使楚國,不應當從這一道門進去。"
迎賓者無言以對,隻好變更道路,請晏子從大門進去拜見楚王。
楚王一見晏子,便問:"齊國難道就沒有人嗎?"
晏子回答道:"齊國的都城臨淄大得很,一成千上萬戶人家。人們隻要張開袍袖,就能夠遮住一片天空,人們隻要揮灑汗水,立刻就像下雨一樣。城裏麵人來人往擁擠得很,彼此摩肩接踵,挨在一起。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問道:"既然如此,齊國為什麼派你來當使臣呢?"
晏子回答道:"齊國派使臣各有安排,有賢德的人,派去出使有賢德君王的國家,沒有德行的人,就派去出使無賢德君王的國家。晏嬰我最沒有德行,因而便派到楚國來了。"
今譯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橘與枳
晏子出使楚國,將要達到的時候,楚王對左右的臣屬說:"晏嬰可是齊國的一個精通各國使節應對辭令的人。他如今到我們楚國來,我打算羞辱他一番,你們看看如何對付他?"
臣屬們回答道:"倘若他來了,臣等大王問道:"這是什麼人?"我們就回答:"是齊國人。"大王問道:"他犯了什麼罪?"我們回答:"犯了盜竊罪。"我們倒要看看他晏嬰如何下台!""
晏子達到楚國後,楚王設宴款待,賜酒給晏子喝。飲到興頭上的時候,忽然有兩個官吏捆綁一個人到楚王麵前,楚王忙問:"這是什麼人,犯了什麼罪?
兩個官吏回答道:"他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
楚王看了看晏子,說道:"齊國人生來就會偷盜嗎?"
晏子離開席位,回答道:"晏嬰我聽說,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味道甜美的甘橘,生長在淮河以北就為味道酸苦的枸橘。它們的葉子看起來相似,而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算什麼原因呢?水土各不相同的緣故。而今的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並不偷得盜,到了楚國就行竊,難道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其善於盜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