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勇的打虎英雄
為武鬆贏得中國下層民眾喜愛的,乃是他的平民身份。他是一個平民英雄,這種平民色彩,並非單純地指他的出身而言。若僅論出身,李逵、三阮、石秀等人,無不是下層民眾出身的英雄。武鬆之所以能夠成為平民心目中認可、喜愛進而崇拜的英雄,乃是他的身上體現了下層民眾所推崇的那些處世行事的標準。
武鬆的為人,簡而言之,乃是他恩怨分明,以及他報恩報怨所憑藉的超人的武勇。一部《水滸傳》,將大名鼎鼎的武二郎寫得有聲有色,其濃墨重彩的描寫可謂多矣,但都離不開三個方麵的描寫:他的武勇、他的複仇和他的報恩。景陽岡武鬆打虎、殺嫂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膾炙人口的篇目,無不與此有關。
首先說到武鬆打虎。既然是被稱呼為江湖好漢,除了那個遭人恥笑的白衣秀才王倫之外,《水滸傳》裏混跡於江湖的好漢們無論武功高低,恐怕每個人至少都會三兩手功夫。就算是那位被抓住隻會追悔無及、唉聲歎氣,或者幹脆是嚇得發抖的及時雨宋江,書中照例也說他喜歡拳棒,居然也教了兩個徒弟——孔明和孔亮(當然,這兩個徒弟的功夫也實在是差勁得可以)。做梁山泊軍師的智多星吳用,主要任務是搞陰謀詭計,鄉村教師出身,但他也不是《儒林外史》裏薛家集上教書的周進老先生之流,而是掛著兩條銅鏈,當劉唐同雷橫拿著樸刀性命相搏時,他好歹還能拿著銅鏈在中間隔一下。至於說到其他的好漢,武功似乎就更不在話下,個個或多或少都有拳腳功夫,甚至有很多人就憑著一身武功在江湖上大大有名。梁山好漢以武勇而著稱的,自然不止武鬆一人。馬戰有豹子頭林衝、霹靂火秦明等,步戰有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逵等,水戰更是梁山泊的強項,“三阮”以及浪裏白條張順無人能敵。但是,無論是梁山泊林衝鬥楊誌,還是北京城楊誌鬥索超,或者其他人的惡鬥,都沒有景陽岡武鬆打虎的威風。
武鬆打虎《水滸傳》花費了極大的精力來描繪武鬆打虎,從最開始宋江避難引出武鬆開始,到他與宋江結識而後回家探望兄長,又寫到他在景陽岡下與店家的衝突,再寫到他在意外的情況下打死斑斕猛虎,最後被獵戶嚇得虛驚一場。這些場麵,一張一弛,而又層層鋪墊,扣人心弦,極具神美意蘊。
從最初的情況看,景陽岡武鬆打虎,在《水滸傳》作者筆下看起來更多的像是一件偶然事件。直到真正在景陽岡碰到那隻猛虎之前,武鬆的心態一直是輕鬆而愜意的。在碰上宋江以前,武鬆在柴大官人莊上避難。因為他在家鄉與人爭鬥,打死了人,隻好逃走在江湖上。但後來他聽說那個人並沒有死,而隻是暈過去了——原來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樣惹上人事官司。既然沒有大麻煩,武鬆就不必再像以前那樣逃走他鄉,於是他想回家去看望哥哥武大。當臨近家鄉時,大約是想到馬上要見到自己的兄長了,或者是不再像平日行走江湖那樣提高警惕,而是放下心來,總之,武鬆是很輕鬆的。這種輕鬆的心情表現在他的開懷暢飲上。
這裏必須提到一點,那就是武鬆並非一味酗酒,雖然梁山好漢個個都愛喝酒,武鬆也不例外。在柴進莊上,他愛喝酒,醉了就打莊客,害得莊客個個都不喜歡他,受莊客的影響,柴進也不像剛開始那樣看重武鬆。這固然有武鬆好酒、剛強的性格弱點,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是他在柴進莊上混得窩囊,武鬆並不開心。到了景陽岡下,故鄉在望,武鬆心情很好,於是在吃飯的時候便進了酒店(順便說一句,景陽岡酒店大概是《水滸傳》中最著名的酒店了。因為出名,所以現在據說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酒店的規模不大,也不是什麼著名的酒店,《水滸傳》裏描寫這兒的情景是:“望見前麵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麵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所謂的招旗,就是酒店的招牌,高高地掛著招徠顧客的。武鬆一直愛喝酒,臨近家鄉,心情放鬆,又嚐到這般好酒,心中肯定是興奮難抑。酒入歡腸,神情大暢,在這種狀態下,酒家再向武鬆提什麼“三碗不過岡”之類的話,固然出自好心,隻是武鬆畢竟是武鬆,如果聽了店家的這些言語就乖乖地收起碗來吃肉吃飯,讓他克製自己的酒癮,那也不是被金聖歎許為“天人”的武鬆了。
景陽岡的酒的確是好酒,武鬆喝了一口,便馬上感慨,“這酒好生有力氣”。其實,酒也並非真的是什麼名貴好酒,因為酒家在武鬆進店時就向他介紹過,“俺家的酒雖是村酒”,看來也不過是鄉村自釀的散酒,不是品牌。但這村酒就是不一般,據酒家的話,這酒叫“透瓶香”,又叫“出門倒”。光聽著這些名號,就可以想到酒勁之大,但這兩樣總是讓人覺得更像形容毒蛇之毒的什麼“三步倒”之類的東西。
英雄好漢愛喝酒,《水滸傳》中屢見不鮮。即使像林衝那樣有身份、極其自製的人,也有喝醉了去趕大黃狗的時候,更何況武鬆這樣追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好漢。酒之一物,自從被創造出來後,便讓人又愛又恨又怕。英雄好漢們愛喝,並且以喝得多、喝得快而自豪。不過以前的酒可不像現在的酒,酒分蒸餾和非蒸餾兩種,前者為燒酒,到了元代才被製造出來,在梁山好漢生活的宋代,燒酒還沒有出現。沒有蒸餾過的酒,隻是經過發酵,度數不高。當然,景陽岡“三碗不過岡”的酒到底是什麼酒,書中也沒有明說。隻聽得夥計誇耀,“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老酒是指窖藏時間長的黃酒,現在江南一帶也泛稱黃酒。酒家將自己的酒攀附老酒,說明,這透瓶香之類的,不是老酒,故而武鬆可以連喝十八碗,如果是三十二回中的茅柴酒,大概十八碗也不止。所謂茅柴酒,泛指劣質的薄酒。
從喝酒上來看,武鬆確實有英雄的氣慨。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懂得保養自己,曉得酗酒的壞處,不再像以前那樣鬥酒使氣,但是,那些能喝酒的人,似乎今天仍然挺受大家的尊敬,覺得有英雄氣概,更何況本來就是寫“江湖豪客”的《水滸傳》呢?所以,“三碗不過岡”之類針對普通百姓的限製,在天神一般的武鬆那裏,根本沒有什麼約束力。相反,武鬆的豪飲,隻能更讓人覺得他不同凡響了。
連喝了十八碗酒的武鬆,酒足飯飽,想必是有點醉意,趁著微醺他急著趕路,但景陽岡好心的酒保卻又來攔住了他。因為他覺得有義務提醒武鬆,景陽岡上有一隻白額吊睛猛虎。老虎要傷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所以,過往的行人不能單身過往,而是約齊一群人才可以經過。
對於店小二的這個說法,我們普通人都會表示懷疑,因為景陽岡上出現了傷人的猛虎,照我們普通人的經驗,是不敢上岡通過的,哪怕是一群人。試想,對於手無寸鐵而又沒有受過特殊訓練的人來說,即使有數量上的優勢又算得了什麼呢?一群人相對於一個人來說,隻怕在數量上更保證了猛虎覓食的成功率。而且,山上有老虎,官府已經督責獵戶前去捕殺,在這個任務完成之前,過往行人自然就得要繞道。也許繞開景陽岡需要多走一段路程,但是比起丟掉性命來,多走幾步路恐怕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包括清醒時候的武鬆)。所以,店小二的話確實也不太合乎常情。當然,武鬆不是從這個方麵來考慮問題的,他按照自己的老經驗,無端地懷疑店小二是謀財害命。
懷疑店小二謀財害命,也是武鬆常常行走江湖累積的經驗,縱然會冤枉好人,如景陽岡酒店的店小二,但小心無大錯。從《水滸傳》黑店之多,也可以看出武鬆的精細實在不是疑神疑鬼。在十字坡,若不是他的精細謹慎,恐怕早就成了張青孫二娘酒店裏的人肉包子餡。那些馬虎大意如宋江、戴宗者,哪個不是乖乖地喝酒吃肉,最後成了別人的獵物?所以我們看到,武鬆雖然愛喝酒,但對酒店夥計的態度卻十分惡劣,在景陽岡酒店是一例,在後麵同孔亮搶酒肉也是一例。
當然,對酒店夥計態度的惡劣,還有其他原因,大概諸多酒店夥計確實太世故,迎來送往,看的都是客人穿著態度,讓很多平民百姓和江湖豪客反感。梁山泊好漢們對酒店夥計態度的惡劣,一方麵迎合了人們的這種厭惡,另一方麵也表現出了他們不同凡人的勇武與豪情。像魯智深這種俠客,與金老兒一家雖然無親無故,卻關懷備至,不過對酒保也不耐煩。在潘家酒樓,酒保問魯智深“吃甚下飯”?魯答:“問什麼!但有,隻顧賣來,一發算錢還你!這廝,隻顧來聒噪!”這本來是酒店做生意的必經程序,魯智深卻不喜歡這樣囉嗦。這種直率而粗魯的做法正是江湖好漢的特色,假如魯達斯斯文文地拿起菜單點了幾樣精致的小菜,那也不是倒拔楊柳、醉打山門的魯達了。武鬆也是如此,為了自家的口腹之欲,搶別人的酒肉,本是不妥,卻又仗勢欺人,隻一掌便把店主人半邊臉打腫了。在粗魯蠻橫中,也透出江湖好漢們以武犯禁、以力自傲的心態,以及小民百姓對這種強勢的向往與認同。
《水滸傳》裏的英雄好漢都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吃、喝的能力與他們的體力成正比。故而《水滸傳》都強調好漢們的酒量與食量,智多星吳用在遊說“三阮”的酒席上隻吃了幾塊牛肉,與“三阮”大吃大喝成了映襯。李逵以蠻力著稱,吃起東西來也是三二斤的牛肉轉眼間便吃盡了。武鬆在景陽岡連喝十八碗好酒,既是他打虎的鋪墊,也是對武鬆勇武的襯托。可以說,對於酒而言,梁山好漢沒有比武鬆更喜好的了,也沒有任何一位好漢像武鬆那樣,酒成了他形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景陽岡打虎是如此,醉打蔣門神更是如此。也許人們記不住武鬆是怎麼樣將蔣門神打倒的,但武鬆那“三碗不過望”的條件,卻遙遙喚起了人們關於“三碗不過岡”的記憶。更不用說武鬆所提及的,“我有一分酒,便有一分力氣,若有十分酒,便有十分的力氣”。酒,在《水滸傳》的渲染之下,差不多成了武鬆神力的來源了。
雖然在景陽岡前,武鬆還沒有發表那樣豪邁的宣言,但在酒店夥計及讀者的心目中,武鬆天人的形象便開始逐漸樹立起來。事實上,作者將武鬆寫成天人,其基礎卻是深植於他的人性之上,《水滸傳》在武鬆打虎一章中,就刻意寫到了他的自尊、他的猶豫,乃至於他的害怕。
從一開始,武鬆並不是勇往直前地走向他人生的最輝煌。在他的內心深處,他也從來沒有想過真的要去直麵那隻吊睛白額大蟲。他對店夥計的嘲笑、他對景陽岡的無所畏懼,卻是基於他那過時的自身經曆: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景陽岡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說有大蟲。看來武鬆的經驗主義就是,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將來更不會有。
熟知武鬆打虎這個故事的讀者深知酒店的夥計並沒有撒謊,但仍然含笑看著這個魯莽的漢子自信滿滿地向山上走。看著這個醉漢,不僅不覺得他多麼惹人生厭,反而覺得他的莽撞中帶著幾分可愛。
武鬆在心裏仍然把那個店夥計的話當做耳旁風,因此,當他離開酒店看到路邊樹上的警告時,仍然不以為意,覺得那是酒店夥計唬人的玩意兒,甚至因為這個不正規的警告,他心裏那個蔑視的念頭更強了。很可惜,事實證明,武鬆的盲目自信,注定要在現實麵前遭受一個小小的挫折。在廟裏,武鬆再次碰到了警告,而這次的警告,不是樹上那個隨意的聲明,而是受了政府權威的保障。盡管梁山泊好漢是同官府作對,盡管武鬆不怎麼把官府放在眼裏,舉起拳頭就能把政府的官員打成休克,但在這個官方警告麵前他馬上相信了事實:景陽岡上確實有隻吃人的老虎。
這時候的武鬆,就表現得很出人意表了。他看到景陽岡上真的有老虎,首先的反應,同任何一個正常人一樣,是害怕。畢竟,吃人的大蟲是一個眼前的現實,百獸之王的威風,也不是浪得虛名。在此之前,武鬆也曾赫赫有名,但並沒有太多的事跡供人傳唱,在老虎麵前,像個普通人那樣害怕,確實是真實的武鬆,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但好漢畢竟是好漢,武鬆心中害怕,卻因為在此之前的誇口堵死了退路。拔轉腿便走,無論是回景陽岡下的酒店,還是繞道悄悄地溜走繞個大彎子回家,性命固然保住了,但好漢的名聲與自尊卻完全喪失。江湖上好漢可是把這些名聲看得非常重的,如果武鬆像一個普通人那樣,表現出最實用的明哲保身,性命固然無憂,但江湖好漢的前途就完全沒有了。武鬆為了保住江湖名聲,在榮譽的支配下,隻能橫下一條心,義無反顧地往前走。可以說他是被江湖名聲所累,為常人看來的“虛名”所累,硬著頭皮往山上走。
走了幾步路,還沒有看到老虎,也沒有什麼異象,武鬆便像一個普通人那樣,為自己寬心,自我安慰(也許是一種自我麻醉):也許這山上沒有老虎,即使有老虎,怎麼就偏偏碰上我呢?景陽岡這麼大……終於,在酒力的作用下,武鬆晚上居然就在景陽岡的一塊大青石上放翻身子就睡著了!
在這麼多曲折與鋪墊麵前,老虎終於出現了,似乎也有點“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味道。大吃一驚的武鬆,剛睜開朦朧的睡眼,便將手上的哨棒打在樹枝上,打折了。手無寸鐵的打虎英雄就在這樣自己有點措手不及的尷尬情況下橫空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