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後記(1 / 1)

寫了三年,要說的話終於寫完了。在撂筆的一刹那,我倆對視無語,勝利的激情在兩個心靈碰撞、如願的喜悅在兩個心底相逢。一對年近古稀的人竟想起時髦的擊掌慶賀,當掌聲響起來的時候,四行幸福的熱淚一齊奪眶而出。

要向讀者彙報的是:我們在寫作中以強烈的愛父情感為動力,寫了父女骨肉情懷;寫了爸爸和他藝術的價值與魅力;寫了幼年趣事、長大成人、椿萱偕老、翁婿情深,寫了江湖險惡、行規戒律、軼聞掌故、禍福無常……與此同時也自然會反映出近百年社會變遷的大背景。

書中突出寫了爸爸麵對各種挑戰,對相聲專業矢誌不渝、鑽堅仰高、執著追求、癡心不改、傳承創新、永不言棄,把畢生獻給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相聲事業。

書中還寫了善良慈愛的媽媽不愧為馬家的中流砥柱;寫了婆家概況和親家的良好關係,特別是婆家竟成了特殊時期爸爸堅持創作演出的“小劇場”,寫了20年膝下承歡能使爸爸精神上得到贍養和慰藉;也寫了爸爸把笑灑滿人間;人民大眾用各種方式表達對他的永遠思念。

我們在寫法上效仿爸爸聊天式的“入活”鋪平墊穩,在通俗的內容中常現文化積沉,力圖使全書真實生動,悲歡起伏,有共鳴、有回味。

在三年的寫作中,我們知難而進,持之以恒,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認識。對老人盡了孝心、對讀者獻了愛心,可以說是豐收的三年、奉獻的三年、奮鬥的三年、也是難忘的三年!

在三年的寫作中曾獲得不少老師的大力協助,杜仲華主任、左川先生和張仲老人,既鼓勵我們寫書,又為我們作品“把關”。馮驥才先生、薑昆先生、薛寶琨先生、劉連群先生、左川先生在百忙中為本書題字、作序、插圖,“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左山先生協助攝影幫了大忙。百花文藝出版社薛社長、高責編、魏主任及各位老師為我們指導合作付出辛勤勞動,使本書得以在爸爸逝世五周年之際出版。我們向為書盡力的所有親人表示衷心感謝。我們深知這都是沾了爸爸的光!

在三年的寫作中,為搜集整理有關爸爸工作生活資料照片,曾得到《今晚報》、天津檔案館等很多單位領導和同誌們的熱情支持,在此我們表示深深謝意。

在三年的寫作中,為提供給出版社清晰整齊的手稿,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在業餘時間利用電腦查尋資料、打字排版、校對印刷。在這其中他們都受到了家史教育。

在三年的寫作中,兩個從未涉足過文學創作的醫務人員,要寫出幾十萬字的作品,何況是麵對近百年的時間跨度、浩瀚的文字和各種專業知識,難度極大。因此,書中一定存在很多不詳盡、不全麵、不周到的地方,還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祝願相聲文化發揚光大,源遠流長。

本書出版之際,我們想重溫一下爸爸生前常說的一段話:“藝術來源於社會生活,生活知識就是乳汁。人活著從小就得吃奶,吃奶就不能忘了娘!娘就是廣大聽眾、廣大觀眾。”

作者:

馬景雯

張寶明

鞠躬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