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冥清五使的恩怨(1 / 2)

在華夏國西南部的青華山,宛如一幅未完的山水畫卷,蘊藏著無盡的神秘與深邃,雲霧繚繞的山巒之間,赫然矗立著一座氣勢恢宏、令人歎為觀止的道觀。它宛如一位隱居世外的老者,靜靜地守候在青華山的懷抱中,隨著山霧的聚散而若隱若現,散發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

那座道觀,依山勢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從青華山的四麵八方仰望,皆能領略到其獨特的風景與韻味。那山門之上,洋洋灑灑地鐫刻著三個大字——“冥清教”,字跡蒼勁有力,仿佛蘊含著某種不可言喻的力量,讓人心生敬畏。

步入道觀,一片廣闊無垠的道場映入眼簾,這裏便是整個冥清教的中心所在。這片道場能容納上萬人,平日裏,道觀內的演武、集會皆在此舉行,熱鬧非凡。而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這裏又變得寧靜祥和,仿佛能聽到山間鬆濤的低吟和雲海的呢喃。

站在道場上,舉目遠眺,隻見雲海翻騰,如夢如幻。抬頭仰望,隻見太上殿如同雲端之上的仙宮,巍峨壯觀,令人心生向往。太上殿是這座道觀的主殿,在太上殿的四個方位,分別矗立著四座偏殿,它們分別是“神鬼門”、“玄月門”、“靈寶門”和“丹鼎門”。

這四座偏殿,各自代表著冥清教早期形成的四個門派,它們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共同構成了冥清教的龐大體係。神鬼門擅長通神與驅邪之術,玄月門則精通符咒陣法和占星卜卦之道,靈寶門以煉製法寶聞名於世,而丹鼎門則專注於煉丹與養生之術。

然而,冥清教還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影子門派——起棺門。這個門派行事低調而神秘,鮮少出現在道觀裏,但其在冥清教中的地位卻不容小覷。起棺門長期行走於江湖,具有豐富江湖閱曆,成為了冥清教與世俗溝通的橋梁,為冥清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與保障。

說到這個“起棺門”,也算是冥清教裏的異類,其他門派都致力於道法和靈氣的修行,而起棺門卻以錘煉肉身,致力於將人的身體推至極限的修行。本來冥清教是沒有“起棺門”的,這一切都是因冥清教創立初期一位出走的門徒說起……

在冥清教創立之初,天地尚存混沌之氣,四位德高望重的掌門,各懷絕技,以無上智慧引領著教派穩步前行。他們深知,術法典籍乃教派之基,需得以妥善分類保管,方能流傳千古,惠及後世。於是,四位掌門依據各自門派的特性,將浩瀚如煙的術法典籍精心劃分,各自承擔起保管之重責。

然而,在那眾多典籍之中,總有一些因被視為不入流之作,亦或是養屍等歪門邪道的禁書,被無情地鎖在了一間偏僻的房間裏,派一位普通的門徒看管。

這位雖出身平凡,卻心懷壯誌,對術法之道有著無盡的渴望與追求。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便借著微弱的燭光,潛心研讀那些被視為“異類”的典籍。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那些看似不入流的術法,在他的手中竟漸漸綻放出奇異的光彩。

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風雨交加的夜晚,這位門徒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帶著那些被掌門們所輕視的術法典籍,悄然離開了冥清教,從此杳無音訊。

他的離開,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然而,由於他所帶走的都是掌門們眼中不值一提的典籍,因此,這次出走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隻是被視為一次微不足道的意外。

但誰又能想到,這位門徒帶走的,不僅僅是那些被世人所遺忘的術法,更是隱藏在這些典籍深處的無盡智慧與力量。他在那些不入流的典籍中,竟然發現了類似藏魂術的高超術法,以及一些令人聞風喪膽的奇門邪術。這些術法,若能被正確使用,必將震撼整個修真界,改寫冥清教的命運。

就在那位年輕教徒神秘出走整整十年之後,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悄然降臨於冥清教之上。上古僵屍吸血屍王——將臣,一個超脫於六道輪回之外的恐怖存在,以其不死之身、嗜血的欲望以及無與倫比的力量,如暗夜中的幽靈般突襲了這片曾經寧靜的聖地。麵對這位幾乎免疫於世間所有術法的恐怖對手,各門各派的掌門雖傾盡全力,卻仍如蚍蜉撼樹,無法撼動其分毫。將臣的每一次揮爪,都伴隨著弟子的哀嚎與鮮血的飛濺,整個冥清教籠罩在一片絕望的陰霾之中。

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天際忽現一抹耀眼的青光,猶如破曉的第一縷曙光,帶著不可抗拒的力量,直接轟擊在將臣那看似堅不可摧的身軀之上。僅僅這一擊,便讓不可一世的屍王將臣遭受重創,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身形踉蹌後退。隨著煙塵漸漸散去,一位身著破舊道服、麵容堅毅的年輕人緩緩走出,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曆經滄桑後的淡然與堅定。眾人定睛一看,無不震驚——這正是十年前不辭而別的那位教徒!

將臣眼見自己竟在這看似平凡無奇的年輕人麵前受挫,心中升起前所未有的恐懼,最終選擇帶著傷痛,狼狽地逃遁,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