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後記(1 / 1)

新的曆史時期,社科聯在發揮智庫作用之外,還應該對曆史文脈的傳承起到更積極有力的推動作用。多年來,“廈門社科叢書”已形成品牌效應。現在,《廈門曆史名人畫傳》的出版,又為該叢書添加一個新品。2013年,在葉重耕常委部長的重視和推動下,具有116年曆史的同文書院在鼓浪嶼對岸的同文頂重新掛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廈門文脈多了一個回望的坐標。2014年夏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與廈門社科聯、廈門社科院合作成立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書磊先生出席在廈門大學舉行的座談會。在加強福建文化建設這樣的背景下,閩台曆史名人的研究與傳播,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

為廈門曆史名人畫傳造像,一直是我的一個心願。傳承曆史文脈,提升地方曆史文化研究水平,是社科工作的重要內容。提升閩台曆史名人研究水平,就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許多曆史名人,為了國家富強,民族興盛,求亡圖存,都以各自的方式投身其中,竭盡全力,不圖回報,不求聞達,甚至付出生命。他們為了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優秀品格,我們不應該忘記。正如我的老師鄭朝宗先生說的:“千千萬萬的誌士仁人,他們生前發出的光和熱永存人間,雖然他們的名字不一定都掛在人們的口上。”(鄭朝宗《憶餘老》)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裏,工作之餘,我每天晚上要用五個小時創作,每每擱筆洗研完畢,都已淩晨時分,可謂勞心勞力,十分辛苦。作為一個社科工作者,能運用自己的專長,通過曆史名人畫傳,為傳承曆史文脈,傳播核心價值觀,多出一些力氣,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要感謝周寧院長和廈大人文學院學術團隊對同文書院和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感謝周寧教授為本書作序。老友深情回顧過去的讀書、著述、講學,以及回報社會的情形,情誼深厚,期待殷殷,令人倍加珍惜。在創作過程中,我認真吸收了周寧教授、魯西奇教授以及相關專家關於閩台曆史名人的研究與傳播的重要意見。感謝我的老師黃拔荊先生對我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鼓勵支持和指導;感謝已故雕塑家李維祀教授在研究生雕塑課對我的專業訓練和指導;感謝福建省社科聯領導對這個課題的關注。畫傳展出後,有建議曆史名人研究可進一步涵蓋閩台兩岸,影響更大。這個建議很好,有待下一步完成。感謝市社科聯、社科院我的同事的幫助支持。感謝葉正、黃育臻、黃文瑞等先生拍攝整理作品的辛勞。感謝廈門大學出版社蔣東明社長、責任編輯許紅兵等用心把關。感謝林虹、陳蓉等對文稿的整理。中華文脈傳承是一個巨大係統工程,廈門曆史名人畫傳的出版,隻是其中一個具體項目。由於時間比較倉促,作者學識水平有限,不足和錯處在所難免,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周旻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