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李贄從病床上被拉出,一路昏迷,用門板抬入京城鎮撫司獄。在獄多日,作詩讀書自如,《係中八絕》,就是他留下的最後著作。當傳說要勒他回原籍時,曰:“我年七十有六,死耳,何以歸為?”三月十五日,李贄以“七十老翁何所求”,視死如歸,趁侍者為他剃發之時,奪刀自刎,氣不絕者兩日。三月十六日(五月七日)子時,遂氣絕,用自己的生命控訴了封建統治階級對他的無辜迫害。馬經綸按照李贄的《遺言》,將其葬於通州北門外。
李贄一生所堅持的反對封建專製主義,提倡個性解放的思想,是明代中後期封建經濟局部解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稀疏萌芽的深刻反映。他所提出的疑經、非儒、反孔等各種觀點,就其主要方麵而言是進步的,也是合乎曆史潮流的,對當時和後來都有一定的影響,無疑是明代曆史上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清代修《明史》不為其專門立傳,是很不公正的,恰恰暴露了作者竭力維護封建“正統”的頑固立場。
李贄“生於閩,長於海,丐食於衛,就學於燕,訪友於白下(南京),質正於四方”,對曆代朝章典故,各地人情物產,各種學術流派,都有過接觸和研究,閱識廣泛,學問淵博,著作宏富,除《焚書》、《藏書》外,尚有《續焚書》、《續藏書》、《史綱評要》、《世說新語補》等,以及一大批評論《水滸傳》等文學藝術作品的論著。
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名氣很大。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她是嘉興人,生於明萬曆五十年。
女扮男裝
柳如是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由於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妓。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柳如是後來嫁給了江南名士錢謙益,說起他們終成眷屬的經過,還有一段頗富傳奇意味的故事。
明崇禎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禮部侍郎錢謙益削籍歸鄉已經兩年,這年的冬天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門前也特別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來訪了。一個冬日淡淡的午後,錢謙益坐在書房中打盹,忽聽得家人傳報:“有客人來訪!”不一會兒,拜貼就送到了書桌上,錢謙益來了精神,拿過拜帖一看,上麵寫著:“晚生柳儒士叩拜錢學士。”“柳儒士?”他心裏起了疑問,這名字似乎未曾聽說過,是誰呢?也許是慕名前來造訪的無名晚輩吧,這種人錢謙益接待得不少,如今反正閑居無事,有個人聊聊也好,於是他讓家人有請來客。
待錢謙益慢條斯禮地踱進客廳,來客已站在屋裏翹首欣賞牆上的字畫了,聽到腳步聲,來客連忙轉過身來,朝錢謙益深深一輯,恭恭敬敬地稱禮道:“晚生見過錢老先生,冒昧造訪還望見諒!”
錢謙益打量著來客,見他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發,一副典型的富家書生打扮,舉止雖有板有眼,身材卻異常的嬌小,似乎缺少一種男子的陽剛之氣。再瞧麵貌,明眸生輝,鼻挺嘴秀,皮膚白嫩,清秀有餘而剛健不足。看著看著,錢謙益猛覺得有幾分麵熟,可搜索枯腸,始終想不起是在哪裏見過。來客看著錢謙益若有所思的神態,不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麼,他也不去打斷,隻是輕悠悠地吟出一首詩: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冷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真沒想到啊!柳姑娘光臨寒舍,有失遠迎,得罪!得罪!”錢謙益熱情地請所謂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著命侍婢上茶奉酒,說是要為柳姑娘驅寒消疲。
這個女扮男裝的姑娘就是蘇州一代名妓柳如是,說起柳如是與錢謙益的交情,那還是兩年前的事。那是崇幀十一年初冬,供職京師的江左才士錢謙益,本已高居禮部侍郎之職,眼看又要提升,卻因賄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責,而且免去了官職,被迫返回原籍常熟。那時他已57歲高齡,猝遭巨變,心境黯淡悲涼,一路透迤南歸。途經杭州時,順便前往西湖上蕩舟閑遊,排遣愁懷,疲倦時便落腳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當時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門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將一首遊湖時即興作的小詩擱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廳裏。錢謙益無意中發現了那幀詩箋,拿過來輕聲誦讀:垂楊小宛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