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安史之亂(1 / 1)

話說念奴嬌回宮以到了大唐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開創的大唐盛世,因他的年世以高,晚年沉迷在歌舞酒色中,不勤儉問政,大小事常叫宦官高力世打點。外事由獨攬朝政大權的楊國忠處理。

特別是手握重兵的各蕃鎮節度史,坐鎮一方,完全掌握了地方上的軍事實權,造成了天寶後期兵力外實內虛的局麵。

奸詐透頂的安祿山望著垂垂老朽的唐玄宗,更是心懷不軌。用坑蒙騙手段一步步從唐玄宗哪裏騙權和勢力,暗中擴軍買馬。最終導致養虎成患,爆發了“安史之亂”,導致大唐由盛而衰。

白居易的《長恨歌》可以說是當年的寫照:“春霄苦短日高照,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待寵無閑瑕,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集一身。金屋裝成嬌待夜,玉樓宴擺醉和春。驪宮高聳入青雲,仙樂飄飄處處聞。緩歌漫舞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真是:“歡娛未足燕寇至,弓勁馬肥胡語喧。莫道盛世太平年,虛驚也會在眼前。”

天寶十四十一月九日,安祿山範陽易幟,舉兵二十萬,公開叛唐。打著討伐楊國忠的旗號,浩浩蕩蕩大舉南下。由於安祿山身兼HB道采訪使,HB都是他的勢力範圍,所以所經之地,無不望風瓦解,郡守縣令,不是有棄城就是開城出迎。違者被誅,沒有公開抗拒者。

敵報像雪片一樣傳到玄宗手裏。唐玄宗這才如夢方醒。招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一些大臣也驚慌失措,太平享樂這麼多年,一下子亂了起來,自然心裏膽怯慌恐。隻有安祿山的對頭楊國忠高興,以為這下可以玄宗之手把和自己明爭暗鬥的眼中釘給拔了。所以他得意地上前奏道:“皇上莫急,今之有安祿山一人反,陛下可以招其它籓鎮節度使,來救援,發兵平定叛軍,可轉危為安。”

玄宗見其他大臣沒什麼好策略,就同意了楊國忠的見議,布置防務設防。也有武官自告奮勇前往前方東都絡陽加強設防。玄宗也派一些金吾將軍,比如程千裏到河東等地招募軍隊,組織團練,準備迎敵。

這時,有太監傳話說:“安西節度使封長清在宮殿前求見。”

玄宗聽了喜出望外地說:“快快喧來。”

太監趾高氣昂地一個傳一個地喊道:“喧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進見!”

封常清在喧聲中,威風凜凜,大將風範來到大殿前行了個君臣之禮道:“臣,封常清扣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玄宗高興地說:“愛卿快快平身。”

封常清站在大殿中央,那魁梧的身材和武將氣魄讓群臣讚歎不已,沉悶的氣氛一時大有改觀。再說月公子和風雲書童站在群臣中,也向他投上了敬佩的目光。

玄宗鬆了口氣問道:“如今安祿山造反叛逆,大舉來防,不知封愛卿有何良策?”

封常清胸有成竹地說:“賊子逆臣舉不義之師來犯,是自取滅亡。隻是太平日久,群臣思想麻痹,突然兵慌馬亂,官員驚慌失措,百姓惶恐不安。隻要能提高警惕,振作起來,形勢會大為改觀。我願做先鋒,非把逆臣賊子的頭砍下來,獻給陛下。”

站在群臣中的月公子和風雲書童齊鼓掌跳起來說:“好呀好呀!我們倆也想鞍前馬後追隨封將軍左右,效犬馬之勞。”

玄宗聽了很高興地說:“好好!有封愛卿這樣的虎將在,朕就放心了。朕封你為範陽,平盧節度使,明日起程,因朝廷內部兵馬空虛赴東都洛陽,打開府庫,募集戲勇之士,準備迎敵平叛。”

封常清謝過皇上後,站在群臣裏的月公子和風雲書童齊齊出班奏道:“臣等二人啟奏聖上,微臣蒙受吾皇皇恩浩蕩,羞愧無功予朝廷。,為保百姓安寧,報效朝廷。我二人願追隨封將軍左右,協助討伐逆賊,望皇上恩準。”

玄宗喜悅地說:“爾等有報國安民之心,此乃國之幸,人民之幸。”

接著又對封常清說“這倆個安卿沒臨過陣,殺過敵,他們能自告奮勇敢於為先為國出力,也是一個好榜樣。壯我大唐國威軍威也需要這樣的人。就讓他們追隨你左右,還希望封愛卿多栽培。”

封常清笑著說:“好好,看你倆外表像一介書生,骨子裏卻是剛筋鐵骨。會有用武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