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後記:別了,那些年的青春歲月(1 / 2)

離開。

離開前林嫣想過千百遍,想著自己離開燕報的那一天,會怎麼和大家告別,會在微信朋友圈裏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

但沒想到這一天真正到來時,她卻不想說任何話。

辭職的想法其實很早就有,但一直沒有狠得下心去執行。對燕報,林嫣總是懷著一種特有的情感,這裏,是她職業生涯開始的地方,是她愛情開始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她真正的幸福開始的地方。

盡管燕報早已物是人非,盡管所有讓她懷念的那些人,所有還能稱得上誌同道合、有相同意趣和追求的那些朋友,都已先後離開,可是隻要燕報還存在一天,隻要她還留在這裏一天,隻要望一望這偌大的工作平台,看到這熟悉的工作環境,林嫣的心裏就會覺得溫暖。

那是一種,如同家一樣熟悉的溫暖。

每一次走進燕報的大門,看到門口那兩個意氣張揚的大字:“燕報”,林嫣都會忍不住心生感傷。

這兩個字是高總在燕報創刊時寫的。當年寫下“燕報”這兩個字時,高總心中一定是豪情萬丈壯誌如雲吧!他帶領一幫人在京城的報業市場如一匹黑馬突然出現,一路穩穩狂奔,直到把京城所有的報紙遠遠甩在身後。

他立下了“百年燕報”的宏圖大誌,每個燕報人也都在他的引領下,為著這個目標而奮鬥。隻可惜,一朝風雲變,燕報這艘大船失去了船長,失去了掌舵人,瞬間淹沒在狂風巨浪中。

還留在船上的人,隻能眼看著它一點點沉沒在風浪裏。

-

林嫣有一天在家裏清理書櫃時,發現了一套燕報十周年係列叢書,裏麵有十年來燕報所有的重要報道。

叢書裏還有一本《燕報模樣》,裏麵是燕報三個老總、四大中心、20多個部門數百人的照片,裏麵有每個人的簡介、個人檔案,還有一份針對與燕報有關的15個問題的不同回答。

高總的,徐淩風的,韓正的,蔣方中的,墨然的,曉羽的,王璐璐的......林嫣一頁一頁地翻看著,忍不住淚流滿麵。

多少曾經熟悉的笑臉,如今已經離去。

走了,都走了。所有該走的人,全都走了。

這些年,離開了太多人,太多懷揣理想、滿腔熱血的人。燕報的平台上,再也不會有他們的身影出現。

斯人零落各處。斯報衰落如斯。

那是一個怎樣熱血沸騰的年代啊!這份報紙,這些人,真的努力擔道義,用心著文章。

真的以為可以監督一切,可以還不公以公平,還不義以正義。

真的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來報道那些最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悲歡離合,來報道這個社會或磅礴或細微的發展變遷。

真的以為江湖,是大家的江湖,是公道自在人心的江湖。

如許風波過去,除了當年的那些人,還有幾人記得曾經叱吒風雲,風頭無兩的燕報,還有幾人記得曾經那些抗住一切壓力隻為負麵報道能刊發的燕報,又有幾人記得那樣一群懷揣理想、滿腔熱血的新聞人。

如今,他們零落四方,為了生計而疲於奔波。心中的那份理想,如今可還會回想?

林嫣其實也早該走了。隻是她還一直舍不得。

舍不得就這樣和過去的那段歲月說告別,舍不得就這樣離開這個滿載著她和墨然回憶的地方。

不管燕報的領導如何變,這裏,總歸是曾經的那個燕報,總是值得讓她感恩和尊敬的。

離開這裏,她怕自己會思念燕報到情不能自已。所以她固執地讓自己呆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直到更多難以想象的事情成為現實,直到燕報這張報紙變得再也不敢相認,直到很多從報社創刊以來就一直遵守的規則和原則都被打破,直到,燕報逐漸成為同行憐憫和輕視的對象,林嫣才終於意識到,燕報,真的不是以前那個燕報了。

它的大樓門口雖還掛著高總寫下的“燕報”兩字,但它真的,和那時候的燕報一點關係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