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微創新”才是王道(1)(1 / 3)

很多人問,騰訊像什麼?我們其實一直在變化。我們很幸運,也很不幸,我們所處的即時通信,全球沒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參考。搜索、電子商務都非常好,全球第一大、第二大網絡公司———穀歌、亞馬遜都是他們的榜樣……但騰訊卻很難。

有人純粹是為了做技術而做技術,但一直以來我更看重的是技術的實用性,如果一項技術沒有人應用,或者隻是曇花一現,我認為意義不大。太新的、太高深的,或者我認為無法轉化為實用的技術,我都會選擇回避。

模仿:最穩妥的創新

創新有很多種類,完全顛覆尋常邏輯的是原創式創新,或曰顛覆式創新;在成形模型的基礎上修補,螺旋式上升的是模仿式創新;徹底拋棄舊套路,重組資源尋求突破發展的是拋棄式創新;保持既有業務的同時,積極尋求市場空白點,大打藍海戰略的是拓展式創新。相對於其他的創新,模仿式創新是有效而且安全的,是持續、有序地打造與獨特價值相對應的能力,建立一個既能抵禦被模仿企業的報複和“收編”,又能阻止水平相近企業模仿的獨特商業模式。

美國科學基金會曾經調查過1953—1973年間全世界出現的500項主要技術創新,結果發現其中近90%都屬於改良型,改良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模仿創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得以快速崛起為經濟大國,靠的也是模仿創新。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在大多數情況下,模仿創新者往往比率先成功者更成功,得到的回報更高。騰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很多人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騰訊大多數已經成功商業化的項目,盡管都並非騰訊首創,但隻要馬化騰決定進入,很快就後來居上———無論是遊戲、內容門戶、電子商務,還是彩鈴、博客,甚至是騰訊賴以發家、目前仍然扮演著騰訊所有業務支撐基礎的IM(即時通信平台QQ),莫不如此。馬化騰曾經這樣說:

Google也承認它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公司,競價排名也不是它發明的,關鍵看誰整合得好。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公司有任何一個板塊是完全獨立自己創建的,都是別人或多或少嚐試過的。

模仿並不丟人,但模仿有兩個基本的要訣。第一是選擇模仿的對象。一定要選擇已經證明成功的、有前景的好東西,同時要牢記模仿隻是手段和工具,模仿的目的是創新。第二是把握模仿的時機。在進入一個領域的時機把握上,一般選擇有第二家出現後,即有了一家開創者和一家跟進者,這表示這個市場即將啟動,然後馬上大部隊跟進去,超第二,拚第一。

馬化騰不會盲目跟風,更不會無端創新。他選擇的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後再超越他們。馬化騰的創新理念很早就滲透到了QQ的諸多產品中,就拿QQ來說,盡管脫胎於ICQ,卻摒棄了後者的弱點。比如在QQ中加入了離線消息功能,讓任何人都可通過在線用戶名單隨意選擇聊天對象。不僅如此,QQ還允許用戶使用個性化頭像———這些令人愛不釋手的功能,直到幾年後,QQ最強有力的競爭者MSN才開發出來。

IM在國外是沒有一個企業可以贏利的,包括ICQ、MSN等,作為ICQ的模仿者,“騰訊是被迫想了許多方式去尋找贏利”。而QQ則是創了IM贏利之先河。因此,從商業邏輯上講,騰訊倒是個大大的創新者。

“馬化騰的模仿創新隻要不違法也沒有關係,微軟當初也是這樣的。”———金山創始人之一、多玩遊戲網董事長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