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聽後,撅起小嘴嘟囔道:“光喝水能有什麼用呀?又填不飽肚子。”她這句話聲音雖不大,但那老者耳力極佳,且此時正好順風而行,竟將這番童言無忌的話語一字不漏地聽進了耳朵裏。一時間,那老者腳下一個不穩,險些摔了個跟頭。待穩住身形之後,細細一想,可不正如這小丫頭所說,自己所謂的辟穀,不也就是餓了硬撐著,實在不行就喝點水潤潤喉嚨麼,如此想來,不禁啞然失笑。老頭跑遠了,沒聽到下麵的對話,聽到要氣死,小丫又問林易:“三哥,道長說到西天十萬八千裏,是真的嗎?”林易不屑地道:“不要聽老頭胡吹,一萬八百裏還差不多,西天?去西天就是去死。”小丫啫囔道:“老頭為什麼要嘰自己呀。”
兄妹倆一路向南疾行,一兩個時辰後,看到零星的茅草屋,林易看日頭已西沉.瞧見一老漢在茅屋前向這邊張望,便打馬過去,跳下馬拱手道:“老伯,我兄妹錯過客棧,請問這附近有誰家可借住一宿。.”老頭打量了一下林易道:“你向南再行三裏地,莊子裏人家多.有空房借住、。”林易謝了聲、與小丫打馬又前行了數裏地、果然看到一個小樹莊,便下馬牽著:此時.天色已無微黑:林易見一老婆婆正背著一捆草,向一處大一點帶院的茅草房蹣跚而行、忙上前見禮道:“老婆婆,能在您家借宿嗎?.”那老婆婆放下草看看兄妹道:“正好、我兒出海了.有一間空屋.跟我來吧、。”
林易替老太婆拎著草,一手牽著馬跟著老太婆進了院子,這時屋裏一個老頭,還有三個大小不一的小孩.,見有生人進院,便好奇地圍過來打量兩人,.有個大點小孩想上前摸摸馬.林易忙攔著:“小心馬返蹶子.”,老頭聽兩人是借宿:忙招呼2人把馬牽到西邊牲口棚裏,又喊來小兒子,替兩人拿草料喂馬,、二小子有十四五歲、老頭讓他替馬匹喂草料、還讓加點豆料,.林易連口感謝,老漢熱情地招呼兩人進屋,.這時一個婦人端上一碗濃稀米粥.,正巧人家一大家吃夜飯,林易讓小丫把背包的雞蛋取了十來隻,分給大家,兄妹倆各喝了一碗稀粥。老頭便讓媳婦安排.床鋪:二人洗漱完畢,便睡在了一間房,睡前林易用布條在五六公分高處拉了幾道線,在房門口用細線串了三枚銅線掛著,出門在外防人之心不可無..小丫見狀也把自己的一把小刀放在枕邊。
一夜卻也無亊,天剛亮兩人己聽到院中小孩玩鬧聲,婦人們在井邊洗衣聲,兩人也忙起身.林易收了絆人的布帶和線上的銅錢,到井邊洗了臉,老婦人笑道:“睡得好吧:“林易點頭感謝.那媳婦丟下洗的衣服,進廚房盛稀粥到堂屋,請兩人吃早飯,兩人各吃了一碗粥,又吃了兩個雞蛋,小丫又放了10來隻雞蛋在桌上,然後去牲口棚牽馬了。老頭已出門了.老頭小兒子也忙替二人幫忙牽馬,.看著馬一臉羨慕、三個小孩拖著鼻涕遠遠看著,每人手中剝了一隻蛋在吃。林易上前對那老太婆感謝道:“多謝借宿,我和妹妹還有遠路要趕、不留了.,不知再向南多遠,還有集鎮呢。”老太婆道:“向南有一個大漁村,都是出海打漁的漁民..有一百來裏地.。”
林易心裏盤算了一下,到那邊應已繞過山附近的集鎮,可以向西行了。又對老婦人道謝,從搭鏈中摸了一小把錢幣遞給老太婆.,老太婆說什麼也不要.林易便放到井旁 的竹 椅上了。
林易和小丫翻身上馬,策馬而去,隻留下一院子的人在那幹瞪眼。小兒子嘟囔道:“這兩人可真有錢,借個宿還得給錢。”媳婦附和道:“可不是嘛,咱家娃還吃了人家不少雞蛋呢。”老頭剛好從門外進來,見狀忙問:“客人走啦?”接著便瞧見了竹椅上的錢,轉頭看向老太婆。老太婆笑著說:“人家非要給,不要都不行。”老頭感慨道:“就這麼點小事,受人家這麼大恩惠。”他琢磨了一會兒,人都已經騎馬跑遠了,肯定追不上了,隻得無奈地歎口氣:“收起來吧。”媳婦一聽嘻笑道了:“還有個銀裸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