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讀好古風詩意散文,想要讀好古風詩意散文,必須深刻了解什麼是散文,散文題材廣泛,通過對某些生活事件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篇幅一般不太長,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雜文、隨筆、遊記都稱散文,散文是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語言則不受韻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敘事,也可以發表議論,甚至可以三者兼備。如何伴隨作品節奏去朗誦,需要掌握每一段,快慢、高低、長短、有規律的去朗誦。朗誦時不讀斷句、不重複字句,詞和詞、句和句、段和段之間銜接合理是把握節奏的前提。根據作品內容,朗讀速度不要過快、過慢;音調適中,不要過高、過低。斷落詞句自然合理,不過長、過短;語氣符合情境或人物身份,不過輕、過重。
古風詩意散文意境深邃,語言優美凝練,來源於現實生活的感受,寫景,抒情,寫事、形散而神不散,朗誦散文必須掃除生僻字。假如一篇文章裏你有很多字不認識,想要朗誦出好的效果不現實。有些朗誦者根本就不了解文章的含義,以及有好多不認識的生僻字,更不知道聲母韻母以及聲調,就盲目朗誦;有的文學功底淺薄的朗誦者,朗誦不好文章,就會給自己找個理由,說作者寫的不好,吹毛求庇。朗誦是一種文學藝術,作為一個朗誦者,你如果把不好的文章讀得有聲有色,那才是境界;所以說沒有深厚文學功底,就別妄想做一個優秀主持或者播音,更不配被稱作朗誦藝術家,也隻是一個會讀兒童詩歌低水平地朗誦者。
想讀好古風詩意散文不容易,常言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朗誦更需要了解作品內容,朗誦一篇文章要想表達的準確,需要去深刻理解,朗誦富有內涵的古風詩意作品、必須有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文學修養。所以朗誦不是模仿就能出精品的,它需要深厚的積澱和勤奮的練習;朗誦藝術中的停連、斷句,是有其規律性的,不能隨意斷句。更不能一口氣往下讀,沒氣了,就大喘氣。隨意斷句,打破了朗誦藝術的流暢美、聽起來斷斷續續,表達不出中心思想,那樣對觀眾也是一種折磨。而句子的結構,語意、語境的表達、烘托,需要準確、自然的停連,這些都要求遵循邏輯、情感表達的規律。
古風詩意散文的結構靈活,不拘章法,不像小說戲劇那樣要有曲折的情節、也不像詩歌那樣有節奏韻律。古風詩意散文生僻字多,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想象、情感及對生活的思考和認識。古風詩意散文,形式比較自由,句子長短參差,也不定押韻,但朗誦時仍須保持讀詩歌的韻味。要保持朗誦詩歌的韻味,必須留意句子結構,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適當地劃分音組、節拍。當然,每一句的音組、節拍不可能一樣,不過一定要根據內容的表達和感情的需要,找出最適當的音組、節拍,然後聲情並茂地讀出出作品的風格。
古風詩意散文朗讀時要以神魂貫串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題和立意,處處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散而不亂,形散而神不散,跟隨作者的思緒,醞釀情緒。朗誦者感情要充沛,精神要飽滿,才能準確地把握散文的主題及作品的思想感情、盡情地渲染朗誦藝術的氣氛。讀古風詩意散文要特別注意‘停連’。‘停連’是指朗讀語流中聲音的暫時停頓和接續,可以說它是有聲語言表達中的標點符號。一方麵,停連是作品內容、情感表達的需要,在適當的地方利用停連,造成聲音的暫時間歇和延讀,幫助聽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內容。朗誦藝術不是簡單的讀課文,需要文學功底,需要文學修養以及涵養,如果挑剔作品,隻會讀簡單內容的詩歌,不會讀散文,那麼你就不是一個優秀的朗誦者。至今唯有紅塵浪子老師讀古風散文,讓我佩服,他已經精確掌握了朗誦古風散文的要領,我感覺他已經達到朗誦藝術的登峰造極。QQ457821420吳雨辰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