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張郃(二)(1 / 2)

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張郃二)

[191年],袁紹取冀州,韓馥戰敗,張郃率兵歸附袁紹,任校尉,對抗公孫瓚。後來,公孫瓚被擊敗,張郃功勞很大,升為寧國中郎將。

[2年],曹袁兩軍對峙於官渡,袁紹派淳於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屯於烏巢。曹操留將守營,親自率兵偷襲烏巢。張郃認為曹操兵精,淳於瓊必敗,應迅去救援,而袁紹的謀士郭圖卻建議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袁紹采納了郭圖的建議,張郃勸阻,袁紹不聽,隻派輕騎去救烏巢,而派重兵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結果不能夠攻下。很,烏巢兵敗,消息傳來,袁軍軍心動搖。郭圖聞訊後大為羞愧,為推卸責任,誣讒張郃不賣力作戰,失敗後還出言不遜。張郃心中害怕,與將軍高覽憤而投奔曹操。曹操聞張郃來降,十分高興,將此事比作微去殷、韓信歸漢,於是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隊,隨軍作戰。由此看出,張郃是個極有謀略並深知軍機的將,不負“巧變”之名。

[24年],張郃隨曹操攻克鄴城,大敗袁尚。次年,又隨曹操在南皮消滅袁譚勢力。

[27年],曹操遠征烏桓,張郃與張遼共為先鋒。戰後,張郃因功升為平狄將軍。後來,張郃又參加了征討管承,征討陳蘭、梅成等人的作戰。

[211年],馬、韓遂叛亂,張郃隨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關中軍。繼而,張郃率軍圍攻安定,擊降楊秋。

[214年],馬在張魯支持下,卷土重來。張郃跟隨夏侯淵擊敗馬,並平定了宋建的叛亂。

215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漢中,從散關入,派張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率兵南下進攻巴西郡,欲遷徙當地百姓到漢中。劉備派征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軍進至岩渠,被張飛擊敗。這次張郃和張飛相持五十餘日,後來張飛利用有利地形,切斷張郃的前後聯係,使他孤立無援,終於將其打敗。張郃損失較大,僅帶幾十人逃亡。但《三國演義》中說張飛用醉酒法誘使張郃出戰的情節確是虛構的。

[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屯於陽平,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迎擊,張郃負責防守廣石。劉備親自率精兵萬餘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親自率兵與蜀軍進行搏鬥,劉備不能攻克。次年,魏軍主帥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曹軍大敗,張郃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郃繼夏侯淵為魏軍主帥。張郃出任,指揮士兵,布置營寨,軍心安定。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後來,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於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22年],曹丕即位,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不久,曹丕稱帝,又進封張郃為鄚侯,隨即命令張郃跟隨曹真征討安定的胡羌,之後與曹真一同進朝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