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曹操此人(1 / 2)

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曹操此人

城門之上討論著如何實施計劃,城門之下殺地是熱火朝天。完全不同的兩番景象。過了片刻,城門之外也開始有少數士兵攻城,看樣子應該是想接應城內夏侯淵等人出城。此時趙雲等已帶領人馬追擊至北門之下,雖然臨時接令生擒帶首突圍之人,但還是得把戲做足了。追擊人馬一到便立即和夏侯淵所部展開圍剿行動。

高覽與張浪等人於城上觀看戰鬥,忽然聽到有人喊到:“有人攻城,城上之人便立即到向外的城門邊向下望去,通明,雖然隻有短短數百人,但個個悍不畏死。

高覽驚呼道:“張郃,張儁乂!”

張浪吃驚道:“敬誌,汝方才說那人是誰?他不是死了嗎?”

張浪發問後高覽才發現自己失態,趕緊回過神來道:“回稟主公,臣也不明白,但城下攻城之人乃是張郃,張儁乂!恐怕真正的答案隻要他自己才能解答。”

張浪隻感覺自己有些頭重腳輕,心想“曹操為請一個還未知能否治愈自己的人,而不惜下此血本,付出如此代價!現在已經顧不得這麼許多了,先把人留住再說。”

張浪此時分析著種種可能,直接排除了高覽欺騙自己。原因很簡單高覽沒有欺騙自己的理由,張浪對隨行觀戰的郭嘉、龐統等人道:“除生擒幾人外,其餘之事按商議之策進行。”說完望向周瑜道:“公瑾,替吾傳令子龍,生擒城外攻城之人,切記不可輕敵!”

周瑜應了聲:“是!”後轉身離去,而張浪卻在城門之上來回踱步的思考著這幾人同時出現的原因“曹操:”……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固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以上這段文字還算比較精當地描述了曹操一生的行事為人,曹操其實是個極其複雜的人物,他是一個亂世豪雄,能夠運籌帷演謀,鞭撻宇內,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業。他又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標誌或世襲或禪讓兩種抉擇夾縫中的亂世奸人。

1、遇事審慎,臨危不亂,且多有決絕之舉。

初平元春正月,袁紹等官員連兵討伐董卓。曹操在丹陽招幕兵丁四千餘參戰。走到龍亢發生兵變,叛卒火燒曹操帳篷。倉促之間,操沉毅冷靜,敏銳決斷,手持利刀奮殺數十人,鎮定了局勢。故事雖小,以至於《三國演義》不取,但要說明曹操的孔武勇敢已經足夠。官渡之戰是曹袁之爭的關鍵之戰,而操力排眾議親率精兵奔襲烏巢。劫寨戰鬥激烈之時,袁紹援兵來到,形勢突變,勝敗隻在一念之間。曹操的部下開始慌亂,急言操分兵抵擋。不料曹操勃然大怒,厲言喝道:”賊在背後,乃白!”意思是敵人到了背後再說。由於主帥意誌堅定,身先士卒。不前則亡的信念立即昭示部眾,全軍死心拚戰,以一當十,終將烏巢攻破,殺死主將酒鬼淳於瓊,為最後消滅袁紹奠定了基礎。倘曹操一見敵人援兵掩至,悚然無主而分兵以對,那戰鬥結局當然十二分明白。而自稱英雄之言不過是不自量力的可笑癔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