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景帝孫休繼位為,才追諡陸遜為昭侯。
想到呂蒙與陸遜的命運,張浪感呂蒙雖出身卑微,但甚得孫權信任,而相反陸遜雖對孫權忠心,卻因功高蓋主而被害,張浪長長的談了口氣後道:“唉……!曆史的塵埃,不知埋沒了多少英雄豪傑!”
見眾人仍在繼續討論,張浪也沒理會,隻想吳國自開創江東以來,先有周瑜、魯肅、呂蒙,後有陸氏父子,皆為世之名將。而周瑜之赤壁、呂蒙之江陵、陸遜之夷陵、陸抗之西陵(參見西陵之戰)及魯肅之疇謀,也為世之奇策。而眾人皆文武兼備,風流儒雅,而非一赳赳武夫,則更為難得。
周、魯、陸皆為江東大戶,孫氏政權立足江東,對江東大族由最初的屠戮到而後的任用,才使諸人得以成其功名,同時也使吳國得以長久不敗。
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誌。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著名功績:火燒八百裏連營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薑尚.
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在討伐山越暴亂時,他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穀,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有幹軍萬馬的聲勢,從心理上瓦解了叛軍。然後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終於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暴亂。
巧奪荊州一戰,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
夷陵之戰時,陸遜則又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采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誌的戰略方針。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凶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裏的山區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勝利。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製勝。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幹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麵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麵“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象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盡量少動幹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隻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些主張說明陸遜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