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塞上金秋,正當全區各族人民喜迎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由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自治區民政廳聯合編纂、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寧夏革命英烈》(第二輯)與廣大讀者見麵了。

這本書收錄的革命英烈來自全區各行各業,涵蓋工、農、兵、學、商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盡管他們的年齡、性別、職業、身份和社會地位各有不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為革命事業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甘灑熱血,勇於犧牲,樂於奉獻。他們是時代先鋒,奮力引領時代前進;他們是英雄楷模,積極推動社會進步。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人生樂章。英烈們的浩然正氣,與日月同輝;革命精神,與天地共存!他們的英名和光輝形象,必將永遠銘刻在寧夏人民心中;他們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定將永遠激勵寧夏各族人民奮勇前進。

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內在要求,對於凝聚人心,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寧夏革命英烈的奮鬥實踐充分表明,廣大群眾隻有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人民創造曆史的火熱實踐,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鬥,才能擁有壯麗無悔的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的美好理想。因此,經常緬懷革命英烈,重溫他們前赴後繼的英勇鬥爭事跡,使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真正懂得創業艱難,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才會倍加珍惜愛護今天的幸福生活,從而認識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革命真理。

進入新世紀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順應我國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新形勢,向全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增強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社會主義內在精神之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大廈的基石,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地位。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指引下,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和現實的緊迫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近年來,全區各級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深入持久地對廣大幹部群眾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以禮儀工程、誠信工程、和睦工程、愛心工程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建設年”活動,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先後樹立宣傳了王有德、李玉榮、馮誌遠等一批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營造了知榮辱、講正氣、謀發展、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形成了建設寧夏、振興寧夏、推動寧夏跨越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進一步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感,在向革命英烈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磨礪品行,將烈士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進一步教育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向革命英烈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學習他們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為共產主義事業無私奉獻、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們艱苦奮鬥、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學習他們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學習他們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進一步教育廣大幹部群眾以革命英烈為榜樣,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奮力開創寧夏跨越式發展新局麵和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鬥。這應當是今天我們對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和紀念,也是我們編印此書的最終目的。

革命英烈,永垂不朽!

編者

2008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