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請罪(1 / 3)

安撫趙國,齊軍第一次向宋國進攻。燕昭王按照盟約規定,派大將張魁率兩萬燕兵自帶糧食跟隨齊軍伐宋。宋國國君宋康王不是好惹的人,統治宋國數十年,西敗魏國,東敗齊國,南破楚國,號稱戰國八雄。齊軍攻勢受阻。齊、燕兩軍發生摩擦。齊宣王占領燕國,齊滑王大敗燕軍給燕國人帶來的創傷並未消散,兩國雖結成盟國,兩國士兵之間互相敵視,發生口角打鬥非常正常。為安撫軍心,齊滑王下令將燕國主將張魁以治軍不嚴之罪處死。

張魁是燕國將領,要處置也隻能由燕王處置,齊王有什麼資格殺害。燕昭王受到羞辱,壓抑的怒火再也控製不住,流著眼淚惡狠狠下令,集合燕國所有軍隊攻打齊國。大臣們紛紛勸阻,不能以小失大,還要繼續忍。燕昭王怒火正盛,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包括蘇秦。蘇秦提出辭職,燕昭王臉色鐵青,沉默不語。

燕國大臣凡繇沒有勸,一聲不響,打個辭職報告不幹了。燕昭王怪道:“不幹總要有個理由,為什麼?”凡繇道:“想當年,齊軍攻人薊都,先王死於亂軍之中,大王因為軍事力量不足以攻打齊國,臥薪嚐膽,含羞忍辱服侍仇敵。現在大王因為張魁的緣故出兵伐齊,是把張魁看得比先王還重。由此可知,大王不是賢明君主,所以我不幹了。”

燕昭王沉默半晌,下令解散軍隊,誰也不許再提伐齊之事。燕昭王不好意思見蘇秦,派人告訴蘇秦立即動身去臨淄,化解兩國之間的矛盾。拿人的工資不自由,蘇秦是燕國的相邦,責無旁貸,隻好坐上馬車再度南下。

解鈴還須係鈴人。燕國大舉集結軍隊的風聲必定傳到齊國,要消除齊王戒心,燕昭王知道必須再裝一回孫子,丟一回臉。燕昭王一身素服,離開王宮,住到郊外一處小茅屋裏,派使者向齊滑王請罪。

齊滑王正與官員們聚會飲酒,叫進燕國使者。燕使卑躬屈膝訴說著燕王臨行交待的話,“張魁犯錯是寡人用人不當的罪過,寡人已經身著縞素住進小茅屋裏向大王請罪。”齊滑王甚是得意,當即讓燕使再次重複一遍剛才的話,環顧左右嗬嗬笑道:“燕王太謙虛,寡人派個使者去傳他搬回來住。,一個齊王富低級官員來到燕昭王居住的小茅屋裏傳達齊王的旨令。燕昭王彈落身上的幹茅草,畢恭畢敬地送走齊國小使者,望著齊使遠去的背景,滿臉的笑容倏地消失,變成冷森森的寒意,冷冷道:“等著吧,總有一天你會付出代價的。’

“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想毀滅什麼東西,先把它堆積起來;想摔碎什麼東西,要把它舉得高高的。精明的齊滑王被燕昭王舉了起來,舉得高高的,越來越高。

齊滑王絲毫沒有察覺到燕昭王過度謙恭背後隱藏的秘密,當著蘇秦的麵笑話了燕昭王一通,“燕王想與寡人作對還沒有資格,蘇子何必守著這個脾氣比牛大,膽子比兔子還小的國君呢!”

蘇秦知道這是一出臥薪嚐膽,燕昭王比齊滑王能忍,更加不要臉,勝利者必定是燕昭王,蘇秦有什麼理由離開勝利者。

兩國和好如初,齊、燕聯軍繼續攻打宋國。列強戰爭如火如荼。秦國冉冉升起的將星白起閃耀韓國重鎮伊闕,痛擊韓魏數十萬聯軍,斬首二十四萬,連拔五城。秦軍乘勝前進,奪取韓、魏數百裏土地,一代戰神就此崛起。此後,秦軍如風卷殘雲般挺進,連續拿下魏國河內六十一座城池。

被齊國拋棄的魏國意識到齊滑王的險惡。魏襄王的兒子魏昭王剛剛繼位一年即被秦國打了個落花流水,好在還有一個有價值的人,孟嚐君。同病相憐的兩個人變得親密無間。孟嚐君向魏昭王獻計,把趙國拖下水。

公元前288年,孟嚐君帶著魏昭王到邯鄲拜會奉陽君李兌,賄賂李兌兩座城池,河陽和姑密城,做他兒子的封地,希望趙、魏兩國結成同盟,許諾獻給趙王兩座城池。李兌高高興興從中牽線,魏國投入趙國的懷抱。

孟嚐君很損,河陽城是黃河浮橋南岸橋頭堡,連接黃河南北的交通,秦國垂涎三尺。這一下,趙國想不與秦國作對都難。魏昭王和孟嚐君還有更深的用意,拉攏趙國攻宋。宋國與魏國接壤,與薛地離得很近。魏王做夢都想吞並宋國,孟嚐君則希望通過攻打宋國擴大薛地。為此,孟嚐君收買了趙國大將韓徐為。韓徐為的攻宋計劃遭到李兌反對,因為攻宋勢必與齊國交戰,李兌早已和齊國勾結,貪圖齊王的許諾。

得到情報的燕昭王立刻把蘇秦找來,強壓著心頭的不滿道:“先生為齊王出的好主意。如今齊國和趙國的關係非常緊密,這對燕國有什麼好處!”蘇秦不慌不忙回答道:“如果趙國不同意齊國伐宋,齊王是不會輕舉妄動的,齊王不伐宋,天下諸侯怎麼會攻打齊國呢!”燕昭王氣啉啉道:“不管如何,現在李兌妨礙趙國與齊國爭宋國,你有義務拆散趙、齊聯盟。”

蘇秦從燕昭王的眸子裏看到焦慮,一股莫名的焦慮。二十年啊,二十年的光陰何其漫長,燕昭王等不及。蘇秦仍然試圖勸說燕昭王:“如果齊、趙關係破裂,那等於給秦國創造親齊國的機會,秦國一直視趙國為潛在的威脅。秦、齊兩國聯手對燕國才是真正的不利。”

燕昭王冷冷道:“我不相信秦國和齊國會聯手,一山不容二虎,況且秦國一直覬覦宋國的財富,決不會任由齊國獨吞。隻要趙國不站在齊國一邊,列國自然會聯合伐齊。”

蘇秦歎了一口氣,“好吧,既然大王認為離間齊、趙關係對燕國有利,我即刻動身前往邯鄲。”

聰明的人在世界上有時會做明知錯誤的事情,因為你的老板喜歡。既然喜歡那就做給他看。蘇秦來到邯鄲遊說李兌與燕國聯合攻打齊國,李兌不聽,等著拿好處怎麼肯聽。

蘇秦趕往臨淄很輕鬆地讓齊滑王收回給李兌蒙地的諾言。說詞很簡單,也是事實,趙國聯合魏國準備攻打齊國。不由齊滑王不相信,齊國的諜報人員也獲悉趙國有進攻齊國的動向,趙將韓徐為不止一次向趙王建議伐齊。齊滑王不敢怠慢,立刻從宋國撤軍。

李兌憤怒之餘仔細琢磨,發現蘇秦非常可疑。經過調查,趙國情報人員向李兌彙報,“齊國不相信趙國,蘇秦挑撥的;齊軍停止攻打宋國,蘇秦的主意;蘇秦和齊王商議聯合秦國攻打趙國;蘇秦甚至讓齊王派兵包圍在齊國做人質的趙國公子的府第。”李兌大怒,等蘇秦出使趙國的時候,李兌扣押了蘇秦。

這是蘇秦第一次牢獄之災,蘇秦甚至一度產生死亡的念頭,寫給燕王信中說:“人總有一死,如果我死能夠引起齊國和趙國的戰爭,削弱齊、趙兩國,雖死猶生。”

蘇秦最終沒有死,齊滑王和燕昭王同時向趙國施加壓力,提出最強烈抗議。齊滑王派人斥責李兌。燕昭王則告訴李兌:“你扣押蘇秦,等於免寡人之冠。”燕昭王話說得很重,你們摘我的帽子,汙辱我。李兌不想同時得罪兩個國家,趙國釋放蘇秦。蘇秦重新看到蔚藍的天空,重新呼吸到自由的空氣。自由彌足珍貴,但和功名比起來,哪一個更重要呢?

9.東帝

齊、趙兩國鬧別扭,秦國人看到機會,秦相魏冉來到臨淄。他不是空手而來,帶來一頂輝煌的帽子,上麵繡著一個大大的“帝”字。

人的追求無窮盡,吃飽穿暖,還要吃好穿好;有了一間房,還要十座樓:衣食無憂,向往富貴榮華;錢財官帽到手,想著封侯;侯爵到手要稱王;稱了王又發現王上有帝。周朝最大的官是王,即天子。現在滿世界王,王也就不稀奇,秦昭王想到上帝。於是乎,秦昭王在宜陽稱帝,自號“西帝”。魏冉捧著“東帝”的名號請齊滑王扔掉破舊的王冠。

虛榮害人,可人們偏偏改不掉虛榮心,齊滑王接受了。接受的不僅僅是“東帝”的稱號,還有伐趙的任務。作為天下兩大帝,趙國是共同的威脅,不鏟除趙國的軍國主義,大帝的寶座坐得穩麼?

秦昭王的如意算盤打得精明,一個大帝的稱號拴住東、西兩個大國。齊、秦合力,已經被秦軍打得支離破碎的韓國和魏國敢不服從命令。隻要消滅趙國,秦國就能稱霸天下,當然最後還要與齊國人過過招。

得知齊滑王有意接受東帝的稱號,秦昭王意氣憤發來到宜陽前線設立的行宮,登上西帝寶座向天下發號施令,召韓、魏等國國君前來朝見。秦、齊聯合的威力著實強大。,列國不敢不到,有的國家害怕秦國扣人,派出使者參加,五大國訂立盟約,約定日期共同出兵伐趙。

蘇秦回到薊城,屁股沒坐穩。燕昭王急匆匆召見蘇秦,承認錯誤:“秦、齊兩國真的想聯手瓜分天下,一旦滅亡趙國,別說燕國,韓、魏和楚國也不會有了,先生趕快去齊國,取得齊王信任。

蘇秦幽幽歎了口氣,意料中的事,隻是想不到發生得如此之快。牢獄之災驚心動魄,他不想再冒險,人的命如果丟了,談什麼功名富貴!但他突然發現,上船容易下船難,因為船已行駛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主子給你第二次生命,給你錢,給你地位’給你富貴,你能一走了之?

蘇秦道:。我並非不想去齊國,而是怕大王破壞我的計劃。”

燕昭王正色道:“先生盡管去做,我全力支持。”

蘇秦道:“大王相信臣,不代表燕國人相信我。我走之後,他們定然說我壞話。我若取得齊王信任,他們會懷疑我;我若得不到齊王信任'他們會輕視我。得到信任,他們會抱有更大期望。齊國對燕國不好,他們會歸罪於我;天下不攻打齊國,他們會埋怨我不替燕國著想;天下攻打齊國,他們會和齊國一樣拋棄我。我的處境危如累卵。”

蘇秦這番話道出高級間諜的辛酸,忍辱負重,出力不討好。與其說蘇秦在說燕國人,倒不如在說燕昭王。知道蘇秦間諜身份的人屈指可數,能影響蘇秦工作的人也隻有燕昭王。

做間諜不易,使用間諜更不易。《孫子兵法》講過,“非聖賢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論用人,燕昭王是後代懷才不遇者心目中渴望的偶像。

燕昭王的確沒有讓後代崇拜他的粉絲失望,回答了任何一個領導難以應允間諜的話:“不聽信任何謠言,絕對相信你。你可以做任何事。想帶家人去齊國,可以;對人說背叛燕國,可以;甚至與齊國謀攻燕國,可以。隻要你最終達到強燕弱齊的目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一對千古知遇的君臣定下一盤大大的棋,正是這盤棋使戰國時代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波詭雲譎,改變蘇秦的一生,改變燕國和齊國的命運,也成就秦國的輝煌。

蘇秦再次出發,走上命運安排的路,也是自己選擇的道路。

風塵仆仆的蘇秦來到臨淄城華章門時竟然意外遇到齊滑王。齊滑王一身便裝,瀟灑自如,春風得意,神采飛揚。蘇秦下車參拜,齊滑王笑道:“嗬嗬,蘇子總算來了,寡人知道你會來,等候多時了。魏冉來過,給寡人送來一頂高帽,你認為怎麼樣?”

蘇秦沒想到齊滑王會開門見山,稍微愣了一下,答道:“大王的詢問讓臣下感覺倉促,是福是禍現在瞧不出來。拒絕秦王美意,會使秦國憎恨我們。如果聽從,會令天下人憎恨。”

齊滑王對蘇秦的回答感到詫異,原本以為蘇秦會強烈反對,因為站在燕國立場上,決不希望看到秦國和齊國聯合。蘇秦的話外之意還是流露出來,要秦國還是要天下諸國。

齊滑王道:“蘇子,我們走走吧,臨淄城多麼繁華。寡人整天忙於政務,好久沒有欣賞臨淄的美麗了。”

臨淄是座繁華而又美麗的城市,各國國都以臨淄規模最大。這裏的人們富裕而又快樂,吹竽、鼓瑟、擊築、彈琴,文藝氣息濃厚。蘇秦到過很多大城市,自己就在周王朝的都城洛陽長大。如果問他最喜歡哪座城市,他一定會說,臨淄。

蘇秦形容過臨淄人口的密集“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衽成幕,揮汗成雨”。臨淄人自負高傲,“家敦而富,誌高而揚”,一副大城市人的派頭。

望著身邊川流不息的人群,蘇秦突然感到一陣痛苦。他正在謀劃一個陰謀,一個毀滅這座城市的陰謀。愧疚很快被理智戰勝,準確說被建功立業的雄心戰勝,被出人頭地的野心戰勝。

突然,一隻鞠從半空落下來,齊滑王身手敏捷地抬腳卸下,隨即顛了顛,一腳踢了回去。齊滑王遙望遠處一群快樂喊叫、奔跑的孩童們,對蘇秦道:“蘇子喜歡蹴鞠麼?”蘇秦搖搖頭。齊滑王道:“寡人從小就踢球,臨淄不會蹴鞠的小孩子不多啊。不懂樂器的人也很少噢,寡人討厭沒有藝術感的人。從前有個南郭先生,不懂裝懂,混在先王的樂隊裏吹竽,讓寡人發現,那個家夥深更半夜卷著鋪蓋逃之天天。”說完,齊滑王快樂地笑起來,像個孩童。

蘇秦心裏又是一陣沉重,戰爭原本是不對的,可人們偏偏喜歡打仗。齊滑王發動的戰爭太多。兵者不祥,遲早會有報應,戰爭不會永遠發生在別人的土地上。

兩人步行走進齊王宮,齊滑王有些氣喘籲籲,蘇秦從從容容。走路是蘇秦的強項,尤其挑擔子的時候。齊滑王問蘇秦道:“依你之見,寡人該怎麼做?”

蘇秦反問道:“齊、秦兩國稱帝,大王認為天下尊重秦國還是尊重齊國?”齊滑王道:“秦國兵強,人們習慣崇拜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