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趙毋恤則沒有趙國,也不會有戰國七雄。趙毋恤出身趙氏家族,生得醜陋,從容貌上看不配做晉國四大家族的掌門人。春秋末期,晉國君權旁落,六卿專權。六大卿族到趙毋恤這一代隻剩下四家,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其餘兩家被四家剿滅。
“既然我可以聯合別人攻滅其他家族,誰又能保證自己不被別人所滅呢?”這是趙毋恤父親晉國大執政官上軍將趙簡子縈繞於心頭時刻不敢忘卻的事情。
趙筒子原名趙鞅,諡號簡,時人尊稱其趙孟,史書中多稱趙簡子。執掌晉國大權長達十餘年之久的趙簡子經曆無數大風大浪。趙氏家族曾經輝煌無比,趙盾時代的趙氏獨大晉國,趙盾權傾朝野。世事難測,下宮之難,趙氏滅門,唯剩趙氏孤兒趙武一絲血脈。後來趙氏平反,趙武執政,怎奈趙氏人丁不旺,勢力大不如前。年輕的趙武去世,兒子趙成擔任中軍佐,平庸二十二年死去。所幸,趙氏家族留下一位優秀的繼承人,他就是趙鞅。
趙鞅年紀輕輕進入殺機四伏的晉國政壇,列六卿之末,擔任下軍佐。晉國君權旁落,國政由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大家族把握,即所謂六卿。六卿就是晉國三軍的六位指揮官,依官銜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六家各出一名優秀的人才輪流擔任六卿。六卿之中,誰做老大,按資曆,憑功勞。
晉國自晉文公設立六卿以來,政治鬥爭殘酷、血腥,從趙氏滅門的下官之難可見一斑。晉文公時代的欒氏、邵氏、胥氏、原氏、狐氏、續氏、慶氏、伯氏均為貴族高官,等到趙鞅時代都變成普通公務員——皂隸。
趙鞅麵臨血雨腥風,肩挑趙氏家族的複興乃至存亡的重擔。趙鞅進入政壇之初,年紀小,威望低,自然隻能從最低級的下軍佐幹起。誰也不曾料到,這位默默無聞的下軍佐幹出一翻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事業。
趙鞅修築晉陽城,頂住中行氏和範氏圍攻,與智氏、韓氏、魏氏聯兵把中行氏和範氏趕往朝歌。鐵之戰,趙鞅擊敗救援朝歌兵力遠遠大於己方的鄭軍,接著擊敗齊、衛與中行氏、範氏的聯軍,徹底消滅兩家,結束長達八年之久的晉國內亂,榮登執政。
基於六卿爭鬥殘酷的事實,其貌不揚的趙毋恤做了趙氏家族的世子。趙簡子是如何發現兒子具有超過尋常人的潛能呢?相人是權謀必修課。
相貌和命運的關係,如同聲音和回響,有什麼樣的相貌就有什麼樣的命運。相術之道,源遠流長,是中國文化精髓所在。古代相書頗多,根據麵貌、五官、骨骼、手紋相人都有定數,這些都是死的,是成法。
值得注意的是,相人不能死相,要活相。何謂活相?相麵的同時,須觀察人的精神、聲音、談吐、舉止以及此人做過的事情。容貌不易變,精神常變,隨著知識、閱曆、地位、修養的變化,人的精氣神隨之發生變動,所以說,看相是流動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縱使以前認識某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現在的他未必是以前的他。
相術可以用來做好事,也可用來做壞事。相準人,你就可以大施手段。遇到英雄依附之,遇到狗熊欺負之,遇到長官恭敬之,遇到才士籠絡之,遇到無才無能之輩盡可安排些髒活累活讓他去幹;傲慢的人吹捧之,強大的諂媚之,懦弱的人恐嚇之,遇到那般百毒不侵正義的人,要俯身鑽營,收集信息,尋到他的弱點,縱觀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沒有完美無瑕的人。這就是相術的用處。
麵貌醜陋不是過錯,無礙於權謀的養成。當世著名的相術大師姑布子卿看出趙毋恤的不凡之處。為了考察趙毋恤是否真正具備領導潛質,趙簡子做了一道簡單的測試。
一天,趙簡子把兒子們叫到跟前,對他們說道:“我有一寶物藏於恒山,你們各自去尋,先得到的人有賞。”眾人爭先恐後往恒山跑,搜遍山林,不見寶貝。一個個垂頭喪氣地空手而還,閉嘴不說話,隻有趙毋恤昂頭挺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