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閩籍僑商:傳奇不可複製(7)(1 / 3)

據福建一位熟悉蔡天真的石油商透露,蔡天真事業的轉折點是1996年。當時,蔡天真隻身前往亞洲石油貿易中心新加坡淘金。他說:“那裏是亞洲石油的貿易中心,我們不去,國內用油市場會被外國人占據。”他在新加坡創建了“秦山石油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創業初期,公司隻有十幾個人,數輛油車,主要為新加坡本地的一些企業供應柴油。在新加坡的時候,蔡天真的福建老鄉--新加坡燃油霸主林恩強是他的“貴人”。“老蔡沒錢的時候向OK林【林恩強】借錢,沒船的時候借船。”在林恩強的幫助下,蔡天真的生意越做越大,開始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的漁船、礦場、工廠等供應油料。

1998年5月13日,新加坡貿易發展委員會正式通知蔡天真,新加坡財政部已同意指定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為“石油貿易許可商”。得知此消息蔡天真既寬慰又驕傲地說,能得到新加坡政府所指定的“石油貿易許可商”資格是他人生旅程中最值得慶賀的事情之一,這是新加坡政府對他所從事事業的認可。根據規定,取得該資格的公司年度總營業額必須於2002年底達到33億美元,即公司到2002年底在新加坡銀行業和金融服務的專用開支必須達到33億美元,這是一個龐大的數據,也說明蔡天真的公司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和實力。

1999年,蔡天真在位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的柔佛地區購人一艘數百噸的浮動油庫,為過往船隻提供加油服務。但泰山真正發展起來是2000年。國內客戶經常找蔡天真買油,蔡則逐漸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後來買主幹脆提前把錢打給他,他便可以利用這筆資金買船跑油。此後,蔡天真逐漸跟產油國建立起良好關係,直接去委內瑞拉、阿曼等國家石油公司買油,“這一階段,是真賺到了錢”。到21世紀初期,蔡天真開始逐步有計劃購人大型油輪參與石油貿易,並出租油輪供跨國石油公司使用。

股市傳奇是蔡天真財富生涯的另一部分。2002年3月,在野村證券的撮合下,蔡天真耗資7000多萬港元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金犀寶。當時該公司每股僅0.04元,蔡天真低價購人18億股。同年6月24日,金犀寶控股更名為泰山集團控股。泰山控股掛牌的第三天,蔡天真便以每股0.27港元的價格配售5.15億股。此舉雖令其在泰山的控股股權降至51%,卻籌得資金1.37億港元,近乎借殼成本的兩倍。

在香港股市的這兩次資本運作,蔡天真成功地套取到2億多港元,加速了其財富積累的進程。同年,蔡天真在福建投下6.5億元,發展石化倉儲碼頭項目,使資本圈和石油圈內對這位“民營石油新貴”刮目相看。

2005年3月,通過發債,蔡天真再度籌得資金4億美元。有了來自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加上經營上多樣化以及貿易量的劇增,蔡天真進一步擴充船隊。2004年3月,公司收購新加坡海皇輪船旗下航運公司NAS,獲得20艘油船,2004年10月,泰山又通過購買、租賃等方式獲得10艘船隻的使用權。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底,蔡天真又購入13艘超級油輪,加上20多艘中小油輪,其船隊擁有的運力達到375萬噸,成為新加坡最大的私營船王,僅次於新加坡政府的海皇油輪公司,從而奠定了在新加坡石油運輸和貿易市場上的霸主地位。與此同時,泰山石化還滲透到新加坡本地油品銷售,其在陸地上輕柴油銷售量排在新加坡所有石油商中的前10位。

近幾年,世界石油市場供應趨緊和原油價格高升,讓泰山石化經曆了一輪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從2002年到2005年四年間,泰山石化營業額年增長率均在170%以上。2005年,泰山石化的營收達到10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