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柏林的陷落(4)(1 / 3)

1939年,莫德爾出任第4軍參謀長,參加了波蘭戰役。波蘭戰役結束後,他升任第16集團軍參謀長。1940年5月,參加了西歐戰役,因功晉升為中將。不久,他出任第3裝甲師師長。

1941年6月22日,莫德爾率第3裝甲師在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裝甲集群編成內作戰,因功晉升上將。10月,莫德爾升任第41裝甲軍軍長,在第3裝甲集群編成內作戰。1942年1月,莫德爾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

1942年7月,在瑟恰夫卡西部地區,第9集團軍殲滅了蘇軍第39集團軍,俘虜蘇軍3萬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希特勒發動了庫爾斯克戰役。莫德爾指揮第9集團軍從奧廖爾突出部發動進攻,霍特指揮第4裝甲集團軍從哈爾科夫發動進攻,全殲了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在蘇軍發動大反攻後,莫德爾指揮第9集團軍和第2裝甲集團軍撤到布良斯克一帶。

1944年1月,北方集團軍群被蘇軍擊潰,希特勒任命莫德爾為該軍群司令。莫德爾指揮德軍穩住了列寧格勒的防線。希特勒授予莫德爾元帥軍銜。3月30日,莫德爾改任南方集團軍群(後改名為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指揮該軍群擋住了蘇軍發動的強大攻勢。

6月,蘇軍發動白俄羅斯戰役,突破了中央集團軍群的防線,德軍損失了28個師。希特勒任命莫德爾兼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這樣,莫德爾同時指揮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然而,莫德爾也難以扭轉敗勢。

8月17日,莫德爾改任西線德軍總司令兼任B集團軍群司令。9月3日,莫德爾被解除西線德軍總司令之職,出任B集團軍群司令。

12月16日,莫德爾指揮B集團軍群執行“萊茵河衛兵”計劃,發動了阿登反攻。1945年1月底,德軍被趕回原進攻出發地,阿登反攻失敗。

1945年4月17日,盟軍占領魯爾工業區,德軍損失了32萬人。4月21日,莫德爾一行來到杜伊斯堡附近的樹林中,莫德爾開槍自殺。

4.乘勝進軍布拉格

1945年5月,德軍新總統鄧尼茨派人把無條件投降書擬定好了。他希望能救出捷克境內的德軍,顯然捷克境內的德軍無法撤回德國。他命令捷克的德軍再堅持幾天,不準向蘇軍投降,而是想辦法向盟軍投降。為此,鄧尼茨繞過蘇聯,直接與英美談判。然而,這些談判計劃被蘇軍的迅猛攻勢所擊破。

為了殲滅捷克的德軍,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麵軍推進到德累斯頓以北及其東北30-50公裏後,進攻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左翼。

葉廖緬科的烏克蘭第4方麵軍推進到克爾諾夫-什特恩貝克-新伊欽-茲林以北一帶。

馬利諾夫斯基的烏克蘭第2方麵軍推進到布爾諾附近,從南麵進攻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右翼。

3個烏克蘭方麵軍下轄2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3個空軍集團軍、3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5個獨立坦克軍、1個獨立軍、1個機械化軍和1個騎兵軍。

參加布拉格戰役的蘇軍共202萬多人,其中蘇軍177萬多人、波軍6.95萬人、羅軍13.95萬人、捷軍4.84萬人;3萬多門火炮、2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000多架飛機。

德軍總指揮是舍爾納元帥,所轄部隊為中央集團軍群下轄第4裝甲集團軍殘部、第17集團軍殘部、第1裝甲集團軍殘部,以及倫杜利克指揮的“奧斯特馬克”集團軍群的第8集團軍和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

此時,德軍總兵力約90多萬人、火炮9700門、19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900輛(門)、作戰飛機1000架。

德軍部署在捷克的布爾諾、奧洛穆茨直至厄爾士山脈一帶。在所有戰線都投降後,孤零零地堅守捷克顯然是不可能的。雖然到處都是蘇軍,但舍爾納決定不讓各集團軍因無條件投降而被蘇軍俘虜。

德國方麵在5月初開始進行停戰談判,東南部各集團軍群的命運問題成為談判的關鍵問題。“庫爾蘭”集團軍群和駐紮在弗裏施沙咀的軍隊,除了少數部隊可以在短時間內從海上和空中撤走外,其餘隻能被蘇軍俘虜。

西線就地簽訂的投降協議使德國北部的德軍部隊免於被蘇軍俘獲;從西線調到德國南部的各集團軍已經準備向盟軍投降,德軍代表與盟軍代表在意大利已經達成局部停火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