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楊廣是華陰人,生於長安,史書稱:“美姿儀,少敏慧”。

開皇元年立為晉王。開皇八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後,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後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進封太尉。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隋文帝開皇十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開皇二十年,他率軍北上擊破突厥的攻勢。楊廣即帝位後,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對高句麗、吐穀渾和突厥發動了戰爭。

隋煬帝大業元年,開始營建東都,曆時十個月,每月征調民夫二百萬人。東都在舊洛陽城之西,規模宏大,周長五十餘裏,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宮城是宮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處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區一百餘坊,另有豐都市、大同市、通遠市等三大市場。隋煬帝常住洛陽,將其作為東方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隋煬帝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又下令開鑿大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他遊江都時所乘龍舟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為內侍居處。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中段包括通濟渠與邗溝。通濟渠北起洛陽,東南入淮水。邗溝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陽,南達江都入長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長江南岸之京口,南通餘杭。北段名永濟渠,南起洛陽,北通涿郡。大運河分段開鑿,前後曆時五年,全長兩千餘公裏,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裏,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裏的航程。

在教育製度上,隋煬帝發展科舉製度,增置進士科,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政治而逐漸改向科舉取士。科舉製度一直延續到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才被終止,為古代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政治上,他為了打破由關隴集團壟斷仕途的局麵,重用了虞世基、裴蘊等南方集團官員,假造隋文帝遺詔縊殺兄長廢太子楊勇。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並州起兵,煬帝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此後不久,煬帝聽從雲定興建議毒死楊勇諸子,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處死了隋朝功臣賀若弼、高熲等人。

軍事上,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他親征平定吐穀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煬帝親征吐穀渾後,又下詔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親人,敗於遼東城及平壤城下。次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這時,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隋煬帝被迫從遼東撤軍。楊玄感敗亡後,隋煬帝下令追究,共殺三萬餘人,流徙六千餘人。十年,煬帝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因隋末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隻好議和收兵。隋大業十一年,隋煬帝依例北巡長城,始畢可汗率兵將其圍困在雁門,煬帝派人向始畢之妻、隋義成公主求救,公主遣使告知始畢“北邊有急”,加上隋朝援軍相繼抵達,始畢在九月撤圍而去。

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仁壽四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至六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征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大業七年隋末民變爆發。大業十四年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煽動軍士進入揚州行宮中,縊殺隋煬帝。

本書帶你走進隋煬帝的世界。隋代立國隻有短短三十七年,綜觀文帝與煬帝對佛教的貢獻,實已展開隋唐佛教的新機運。一方麵在政治上兼並南北兩朝,形成大一統的局麵,給予宗教、經濟、文化等帶來穩定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麵使佛教承繼南朝佛教講經的遺風,兼弘北朝的禪風,綜合南北兩大思想體係,開創了新的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