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創作”(1 / 2)

與侯飛飛分開後,劉燦坐了一輛公交車,投完錢後,劉燦環顧一眼,坐在了最後一排。身旁有個穿粉色洋裝的女孩兒,正拿著一本書看著,頎長的身體展示著優雅的曲線,長發如墨披在身後,發絲掩映的耳垂精致瑩潤,脖子修長,領口露出的肌膚光潔粉膩。感覺到劉燦的目光,女孩兒抬起頭,漂亮的眸子映出劉燦的影子。她對著劉燦露出一個禮貌的笑容,身子卻向另一旁移了移。

劉燦回了一個微笑,然後收回目光,隻是靜靜思索著自己以後的計劃。少女過了一會兒就下了車,劉燦特意看了一下少女下車的地方,是靠近市中心的一處地方,這裏好像就是後世的購物中心。想起購物中心,劉燦腦子突然閃過一絲念頭,自己本能的感覺好像很重要,但可惜隻是一轉即逝,劉燦不管怎麼努力也想不起來。

劉燦搖了搖頭,將困擾自己的念頭揮出了腦海。大概十分鍾後,劉燦下了公交車,看了下四周的建築,這裏和十幾年後的這裏完全不一樣,由於城市規劃,未來的這裏有很多建築都會被拆毀重建,不過劉燦還是看出了一些未來的痕跡。

順著道路向前走了一段距離,劉燦停下了腳步,抬頭看了一眼,這是一座十幾層高的大樓,劉燦今天的目標就在裏麵。

祥雲出版社。隨市最大的出版社,在整個西江省也算是一個較有影響力的一個出版社了,當然,總部是在西江的省會太元。隨市的這個隻是祥雲出版社的一個分社而已。

劉燦之所以看中祥雲出版社,正是因為祥雲出版社的能力。以祥雲出版社在西江省的影響力,想要捧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作家,可以說是輕而易舉。而在整個西江省中,能做到這一點的,也隻有寥寥可數幾個出版社。

站在大樓跟前,劉燦腦子裏回想起三天前自己剛剛重生時所思考的問題。自己重生了,那究竟想要做什麼?

劉燦前世曾經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明白,所有那些成功了的人,必定是早早就明白自己該做什麼的人。他們為自己的目標設了一個完整的計劃,並一步一步實踐自己的計劃。那些一天迷茫不知自己該做什麼的人,必將不會成功。

就像航行在大海上的駁船,若是有自己的目標,那麼就隻有一種風對它來說是逆風,可要是沒有自己的目標,所有的風對它來說都是逆風。

隻可惜,在自己有時間有精力去為目標做準備的時候,自己卻將一切放棄了。

在前世的時候,劉燦曾有過一段時間的文學夢。那時的自己,也曾想過長大了做一名作家,希望自己一本書也能大賣,成為暢銷書,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所有美好的夢想,在現實麵前,都脆弱的不堪一擊。

不過既然上帝給了自己重生的機會,就是讓自己彌補上一世的遺憾,上一世自己錯過了文學夢還有情可原,這一世,要是再錯過,就沒法原諒自己了。

劉燦思索著,寫網絡小說?不是劉燦吐槽,幹這一行真的太累了,每天必須更新,動輒就是幾百萬字,場麵大一點,人物多一點,情節複雜一點的,基本上都上了千萬字。劉燦印象最深刻的是另一個時空一部叫《從零開始》的網遊神作,寫了一千六百多萬字還沒寫完。對於這種作家,這種毅力,劉燦深深感到汗顏。

相比網絡小說作家而言,成為像韓寒郭敬明一樣的青春暢銷書作家顯然性價比更高。就算是在後來,韓寒郭敬明雖然仍不時被人批判,但卻已經無人懷疑,他們已經成為中國新一代文學的扛旗人。而且最主要的是,這個時空,並沒有韓寒和郭敬明。

不過這兩人成名都是在參加當時上海舉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之後,劉燦並沒有機會去參加同樣的比賽,而且劉燦雖然對自己的文筆也有一定的自信,卻也不敢說能和韓寒郭敬明相比,更不敢保證自己真的能在這種規格的比賽中獲獎。畢竟中國被埋沒的天才太多,就像那個時空一部電影《社交網絡》中主人公馬克紮克伯格曾說的那樣,中國的天才比美國的總人口還多。

那麼放在劉燦麵前就隻有一條路了,那就是抄襲另一個時空的優秀作品。由於曆史的分岔,兩個時空的文學發展已經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雖然發展程度不同,但各自文學的精彩程度卻相差無幾,不分伯仲。

這也給了劉燦抄襲的底氣。不過作為自己的**作,想要一炮而紅,對作品質量就要求相當高了。但作品又不能太成熟,太具有個人。太成熟的小說會被人懷疑,太具有個人的小說很明顯會限製自己未來的發展。想到這個問題,劉燦腦子裏瞬間多了兩本書籍,《幻城》和《三重門》。

那自己是應該抄韓寒的《三重門》呢,還是郭敬明的《幻城》?

這兩人文風截然不同,郭敬明是那種文風極其華麗細膩的,總是大幅抒情,溫情泛濫,語言善用比喻和排比,比如什麼“在這個憂傷而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裏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悲喜和無常。”的話,這種裝逼與糾結,簡直就是文青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