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曆了山海關,又走進了北戴河。在海濱“淺水灘”正逢綿綿細雨,望著大海的白浪翻騰,此時我想起了毛澤東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我細嚼著這首詞,感到毛澤東將北戴河的海景寫得一覽無餘,用典非常確切。“幽燕”是指古代的幽州和燕國,即含秦皇島地區。三國的曹操來到渤海之濱,東臨碣石時,在《觀滄海》的詩中就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湧起”的詞句。將古人之句演繹過來是古為今用,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尤其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不愧是大詩人、大政治家的手筆。
離開白浪滔天的海濱來到市區,我們下榻在一棟三層樓的賓館裏,我問導遊:“北戴河怎麼沒有高樓大廈呀?都是一些三、四層樓的建築。”導遊回答:“北戴河是避暑勝地,如果修建高樓大廈,會阻擋海風吹入市區,從而使這裏的溫度上升。還有一個原因是地質原因,屬砂質土地,地基不穩。另外一個是政治原因,北戴河被稱為‘夏都’,暑期辦公地,防止恐怖分子從高樓暗殺,所以沒有高樓大廈。”對於導遊的回答我很滿意。我又問道:“這裏的社會治安好嗎?”“當然好!沒有流動人口,我們這些做導遊的以及各酒店的服務人員都是本地人,優先安排。”是啊!一方熱土養一方人。在閑逛夜景時我見到了北方人的純樸、熱情、直爽,做生意是一口價,不像南方人做生意“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次日就返回火車站了,沿途經過海港區,高樓大廈逐漸多了起來,海港區,顧名思義就是海港的集裝箱碼頭,進出口貨物在這裏集中、分散。
秦皇島,再見了!“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終於看見了萬裏長城的東部起點——山海關。前年在去大西北途中還看見了西部終點——嘉峪關。我還登上過北京的八達嶺長城。首、尾、中的萬裏長城能親自目睹,實乃人生之大幸矣!長城是祖國的驕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已成為曆史。讓我真正感到驕傲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這座鋼鐵長城。後代子孫千萬不要拿著老祖宗的遺物當飯吃啊!不然就會挨打。
200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