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47(2 / 2)

其他同學的文章,或憶舊,或抒懷,或寫實……讀後都能引起共鳴,是野史的佐證,唐異常老師將每期的《楓葉見證》贈送了幾本給省、市圖書館作為永久珍藏,為我們“留取丹心照汗青”。“明珠出在老蚌”,須知全國各地的老年大學至今還隻有我們這個寫作班啊!

四、它是同學們關懷、支持的產物

辦雜誌必須有經濟支持,第一期是找了一家保健品公司讚助的,大家沒有花一分錢。二、三期是同學們自費出版的,尤其是在付印第三期時出現了感人的局麵。該印刷廠要上200本才能付梓,登記時隻有100多本,同學們聞訊,踴躍增補,一下就解決了缺口問題,使從事編委的同學感到慰藉。熊紅梅同學不僅定購了10本雜誌,還捐獻了80元作為班費。王大春同學一下就定購了30本,真是感人至深。王是一個農民,我認為他是一位有識之士。不是嗎?他認識到這本雜誌的收藏價值。有些同學要補購第二期卻沒有了,因為不再重印。王同學“字能上壁,文能誌傳”,尤喜以文會友,難怪原省委副書記文選德還光臨府上題贈條幅,真是“座上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精神生活十分豐富。

我家有套諾貝爾文學獎文集,卻隻翻了一下,沒有細讀,但親朋戚友的書,我一定會看,因為看自己所熟悉人的書,能增進了解,倍感親切。因此我奉勸諸位同學不要將《楓葉見證》輕易送人,因為它已成絕版。

五、反談老年人寫作的名和利

正談老年人寫作的名和利,肯定是說:“老年人寫作,隻有投入,沒有收入,名利早已過眼煙雲,隻是圖過精神快樂罷了。”反談則不同,我認為名利皆有也!一分耕耘有一分收獲,勤於筆耕,寫作水平必有提高,寫了幾篇好文章或出一本書饋贈親朋好友,在你那個生活圈內不就出名了嗎?別人會感歎你的才氣,驚歎你的閱曆,一定會發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慨。法國司湯達爾《戀愛論》有一句名言:“精神最美好的特權之一是老了以後受人尊敬。”腹有詩書氣自華,你與人交流的身價不就一下提高了麼?別人會說:“他(她)不是一般的老頭、老嫗,他會寫文章哩!”因此受到尊重,這不是名又是什麼呢?當然大範圍內出名為大名,小範圍內出名為小名,總之不是無名之輩。

談到利,我說有三:

勤動腦筋,能防止老年癡呆,以文會友,心情愉悅,心態一好就能減少疾病,省下一大筆醫藥費,延年益壽,此乃利之一也。

伏案撰文,身教重於言教,為兒孫作出表率,兒孫耳濡目染若能成才,收入才會提高,不會出現“刮老”現象,同時還能為孫子輔導作文,省下一筆補課費,此乃利之二也。

文筆達到一定水平,可以投稿,著書,還能略賺稿酬,此乃利之三也。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當我們不為名利所擾,在文學的海洋暢遊時,持之以恒,一定會迎來豐碩的果實。自己既可修心養性,又能為後人留下一份精神遺產,啟迪他們的人生,何樂而不為矣?讓我們在《楓葉見證》這個超級文樂彙,各領風騷,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吧!

200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