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作方麵,休斯頓經曆過高潮和低穀的不同階段。彼得·維特爾對小說中作為休斯頓替身的約翰·威爾遜這個人物有褒有貶。在采訪中,伊斯特伍德稱從自己身上看到了休斯頓的一些影子,後者已經在1987年去世。維特爾的小說有一個主題深深吸引著伊斯特伍德:約翰·威爾遜將導演視為有時很沉悶的一個職業,他不願把全部精力投入於此。對他來說,拍電影時的放鬆身心和社會交往更為重要。
1989年的夏天,伊斯特伍德率領一個由老班底和資深英國電影人組成的攝製組來到津巴布韋外景地。倫尼·尼豪斯和喬爾·考克斯依然得到重用,但愛德華·卡法戈諾則被英國美工師約翰·格雷斯馬克取代,後者參與過《火狐》的拍攝。
為馬爾帕索公司設計過9部電影的卡法戈諾對伊斯特伍德始亂終棄的做法極度傷感。伊斯特伍德給出的理由是認為他年事已高,不適合去遙遠的非洲工作,但背後卻在罵他“老昏了頭”。卡法戈諾從此再沒接到伊斯特伍德召回的電話,他知道自己因為什麼得罪了伊斯特伍德:也許他在為桑德拉·洛克的《鼠孩》工作時“太過盡責”。
戴維·瓦爾德斯這一回的身份是監製,伊斯特伍德再次在片子上署名“製片人和導演”。傑克·格林已經穩穩坐上攝影指導的交椅,由於布魯斯·薩爾蒂斯健康狀況不佳,格林成為了伊斯特伍德的左膀右臂。他繼承了薩爾蒂斯的暗影風格,也吸納了伊斯特伍德渲染環境的手法。如今,他是馬爾帕索上下唯一能在片場給予伊斯特伍德批評和建議的人。
演員方麵,瑪麗莎·貝倫森飾演作為凱瑟琳·赫本替身的凱伊·吉布森,理查德·範斯通扮演作為亨弗萊·鮑嘉替身的費爾·鄧肯,喬治·曾加扮演作為薩姆·斯皮格爾替身的保羅·蘭德斯,傑夫·法赫飾演作為彼得·維特爾替身的彼得·維瑞爾。年輕的法赫是一名職業舞蹈家,首次觸電是演出奧立佛·斯通執導的《薩爾瓦多》,他和曾加的入選都有些出人意料,因為他們剛剛出演了桑德拉·洛克的《衝動》。
作家兼編劇的彼得·維特爾和曾經是好萊塢明星的妻子德博拉·科爾住在西班牙的馬爾貝拉,他們被邀請來外景地探班。維特爾覺得伊斯特伍德一點兒也不像他熟識的休斯頓。伊斯特伍德從不跟人開玩笑,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狂妄或瘋狂的勁頭。除了要逃避與桑德拉打官司的醜聞之外,他似乎沒有足夠的理由出現在非洲。“起碼跟我相處時,”維特爾說,“他是一個十足的紳士。像所有的大明星一樣,他被人們團團圍住,但這些人隻是想依靠他,或者說是對他敬畏三分。”維特爾的劇本經伯特·肯尼迪之手作了部分改動。拍攝台本的第一個鏡頭是約翰·威爾遜策馬穿過英國的鄉村綠野,在維特爾看來,這明顯是要讓人聯想起伊斯特伍德的牛仔形象。拍《非洲皇後號》遭遇風浪的一場戲也被強化,維特爾認為這是因為“克林特覺得他必須有一場動作戲”。
由於維特爾比任何人都熟悉影片的背景,所以他問伊斯特伍德是否允許他在劇本中加入一個小小的段落,以便使威爾遜這個人物看上去更加飽滿。伊斯特伍德委婉地拒絕了他,理由是已經沒有時間修改劇本。
最終,維特爾還是被這位主演兼導演的鬼斧神工所征服了。伊斯特伍德不僅準確模仿出了休斯頓渾厚的嗓音、誇張的手勢,還極其到位地演繹出了休斯頓在拍攝電影時的瘋魔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