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省紹興市山陰縣人。蔡元培委身教育事業是以戊戌變法的失敗為契機的。1898年冬天,他回紹興就任紹郡中西學堂的總理,就提倡新思想,後又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提倡民權,辦愛國女校,倡導男女平等,辦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將革命與教育相結合。1912年他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首任教育總長,發表了《對於新教育之意見》,被社會公認為中國近代新教育的綱領性文件,首次提出了具有近代意義的教育方針。1917年1月,他就任北大校長,將北大改造為煥然一新的中國最高學府,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搖籃和中心。之後,他還試行大學區製,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撰寫教育論文,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
1912年,蔡元培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首任教育總長,發表了《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他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吸收歐美和日本近代教育的經驗,首次提出了具有近代意義的教育方針。新教育方針包括:軍國民教育(軍事、體育)、實利主義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觀教育和美學教育等內容,構成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蔡元培進行教育改革的總體指導思想。為了確保近代新教育思想和方針的實施,蔡元培在廢除了清朝的各種帶有封建主義內容的教育法規和製度以後,製定了具有近代進步意義的新教育法令和學校章程。
他在教育部期間,先後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民國教育部官職令》和其他一些教育法令。內容主要有:(1)除舊布新,改革學製;(2)修訂教材,廢除“經科”;(3)加強普通教育,重視實業和軍事體育教育;(4)提倡發展社會教育。此外,蔡元培在教育實踐中還十分重視派遣留學生的意義,他認為派遣學生留學國外,是提高我國文化和科學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之一。因此,他從注意提高選派留學生的質量入手,要求各級學校重視留學生的派遣工作。
提倡和重視女子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大力主張推廣普及教育和女子教育,更重要的是,他還在實踐上開創了近代中國男女同校的先河。1912年,他任教育總長後,立即規定:小學實行男女同校。繼之,1917年他任北京孔德學校校長,首次開了中學男女同校的先例。兩年之後,1919年他在北大開創了近代中國大學實行男女同學的先河,在政治界和思想界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即是他的美育思想。他認為美育是養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為美育可以使受教育者通過美的感染與熏陶,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他認為美育可以給人們提供高尚的娛樂活動,從而達到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改善、淨化社會風氣的目的。在當時日益混亂的社會環境中,及時提出這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無疑很有現實意義。
此外,蔡元培力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重視發揮學生個性,這是他教育思想和實踐的主要內容。這在今天,仍給我們以無盡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