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斜坐在書房的靠椅上,一手托腮,一手翻看著《本草綱目》,突然眼前一亮,目光落在了“檳榔”這一頁上。
他輕聲道:“檳榔,性溫,味辛、苦,歸胃、大腸經,有行氣利水、消積殺蟲之效。”他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自言自語道:“這檳榔,果然是個好東西,能治腹脹、便秘,還能驅蟲。”
“檳榔,性溫,味苦辛,可驅邪散寒,亦能解飽食之困。”李時珍一邊記錄一邊嘴裏還嚼著檳榔,他發現了這種藥材對消化不良有著奇效。
為了驗證療效,他親自去了附近的酒樓,點了一桌美食,結果吃得肚子滾圓。他回來後立即嚼起了檳榔,沒多久,肚子裏的飽脹感就漸漸消失了。
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一個正在因為消化不良而苦惱的富商,富商一試之下,竟然真的奏效了。富商感激不盡,李時珍則笑著說:“這檳榔,還真是個好東西啊!”
李時珍坐在書房裏,手捧著《本草綱目》,仔細研究著檳榔的功效。他的徒弟小胖子突然急匆匆地跑進來,臉上帶著焦急的神色,說村裏有人吃了檳榔後出現了不適。
李時珍立刻放下書本,隨小胖子前往查看,發現患者麵色蒼白,口中有異味。李時珍仔細詢問患者的飲食和症狀,然後用手輕輕按壓患者的腹部,判斷出是檳榔過量所致。
他笑著對患者說:“檳榔雖好,可不能貪多啊!”接著,李時珍開出了一劑溫和的藥方,讓患者服用後休息,不久患者便恢複了健康。
一日,李時珍正在藥廬中研讀醫書,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喧嘩。出去一看,原來是村裏的幾個壯漢在比試誰能吃下最多的檳榔。
李時珍眉頭一皺,心想這檳榔雖然有消食下氣的功效,但過量食用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他走上前去,耐心地向眾人講解了檳榔的性味和功效,以及過量食用的危害。眾人聽後恍然大悟,紛紛表示以後會適量食用。
李時珍看著大家恍然大悟的表情,心中暗自欣慰,覺得自己又為村民們做了一件好事。
李時珍發現一位嚼檳榔上癮的富翁。這位富翁由於長期嚼檳榔,導致牙齒黑黃。那富翁因為滿口黑黃,畏懼出門,李時珍來到其府邸時,隻見富翁端坐於前廳,苦著一張臉。
李時珍詢問病情,富翁尷尬地笑稱:“李先生,我這是檳榔嚼多了,滿口黃牙,還常覺口臭。”李時珍不慌不忙地說道:“檳榔雖可助消化,但長期嚼食,易傷牙齒。”
他為富翁開了一劑由石膏、防風、知母等藥材組成的藥方,每日三次,用開水衝服。富翁按照李時珍的囑咐,每日堅持用藥,不久後,牙齒逐漸恢複了潔白,口臭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