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附:陸放翁年譜(1 / 3)

趙翼撰

陸放翁年譜小引

《放翁集》向無年譜。然身閱六朝,曆官中外,仕而已,已而仕,出處之跡既屢更;且所值之時,當宋南渡,戰與和局亦數變;使非有譜以標歲月,則讀者於先生之身與世,將茫無端緒。幸先生詩自入蜀以後四十卷,係手自編訂;四十卷之後,至八十五卷,則其子子虞當先生在時即隨年記錄:故歲序差可考。而文集中碑記之類,亦多書明年月官位,可以稽其時地。昔王宗稷作《蘇文忠公年譜》,悉本《東坡大全集》詮次之。今餘亦彷此例,就《劍南詩集》、《渭南文集》及《家世舊聞》、《老學庵筆記》等書,次其先後,蓋已十得八九。惟入蜀以前少年之作,所存無幾,難於懸揣。然事跡亦往往散見於詩文,因亦就其可知者係於某年之下,並略載時事,以相印證,庶讀者可以一覽瞭如雲。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乙巳

先生生於是年十月十七日,在淮上舟中。是日平旦,大風雨。及先生生而雨止。(見先生慶元元年詩題。又有詩雲:“少傅奉詔朝京師,艤舟生我淮之湄。”)按:先生先世自嘉興徙錢塘,吳越時又徙山陰之魯墟,世業農。宋祥符中,陸軫始以進士起家,仕至吏部郎中,直昭文館,贈太傅。是為先生高祖。軫生珪,官國子博士,贈太尉。是為先生曾祖。珪生佃,仕至尚書左丞,贈太師楚國公。是為先生之祖。(《宋史》有傳。)佃生宰,字元鈞,則先生父也。(見先生文集及《家世舊聞》。)其官位不可考。按先生《跋向薌林帖》雲:“先少師使淮南,實與薌林為代。”《跋周侍郎奏稿》雲:“餘生於宣和末年,先少師以畿輔轉輸餉軍澤潞,寓家於滎陽。”又雲:“先君以禦史徐秉哲論罷,南來壽州。”則先生父蓋嚐官提舉、轉運等職。《跋楚公奏稿》雲:“此先少師紹興中命筆吏傳錄者。”又作《陳彥聲墓誌》雲:“建炎四年,先君會稽公奉祠洞霄宮。”則南渡後曾有祠祿。又跋朝製要覽及《持老語錄》,皆雲“先君會稽公”。則其官階及勳封可見也。惟文集稱“先少師”,詩集稱“先少傅”,微有不同。然“師”“傅”同一階,蓋皆應得之封耳。

欽宗靖康元年(1126)丙午

二年(1127)丁未

二帝北行。

高宗建炎元年(1127)即靖康二年五月,即位,改元。

二年(1128)戊申

三年(1129)己酉

金兵南下,帝航海。

四年(1130)庚戌

帝歸臨安,金立劉豫為子皇帝。

先生年七歲。按《陳彥聲墓誌》雲:“建炎四年,金兵南來,先君欲避無所。聞東陽陳彥聲以俠稱,乃挈家依之。居三年,乃歸。”《跋周侍郎奏稿》雲:“先君自徐秉哲論罷後,南來壽春。又自淮徂江,間關兵間。及歸山陰舊廬,則某年已稍長矣。”開禧中有詩追記雲:“家本徙壽春,遭亂建炎初;南來避狂寇,乃複遇強胡。亂定不敢歸,三載東陽居。”蓋先生生而遭亂,其父挈之避兵,由壽州過江,又僑居東陽者三年。至紹興二三年,始歸山陰。

紹興元年(1131)辛亥

二年(1132)壬子

三年(1133)癸醜

四年(1134)甲寅

先生年十歲。按《跋周侍郎奏稿》雲:“先君歸山陰,一時賢公卿與先君遊者,言及靖康北狩,無不流涕哀慟。”又《跋傅給事帖》雲:“紹興中,某甫成童,見當時士大夫言及國事,無不痛哭,人人思殺賊。”蓋皆此數年中事。先生生平以複仇為念,蓋自幼習聞先正之言,至老不變也。又嘉泰元年有詩,謂“某十許歲,即往來雲門諸山。”

五年(1135)乙卯

金太宗崩,熙宗立。徽宗殂於金。

六年(1136)丙辰

先生年十二,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本傳)。按:先生父南渡後,不見有仕宦之跡,蓋以祠祿致仕,所得恩蔭也。

七年(1137)丁巳

金廢劉豫。

先生年十三,跋陶淵明集雲:“吾年十三四時,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隱。”

八年(1138)戊午

相秦檜(先已罷相,至是再相)。與金議和。

九年(1139)己未

金人歸河南、陝西地。

十年(1140)庚申

金複取河南、陝西。

先生年十六,初赴舉場。按先生《燈籠》詩雲:“我年十六遊名場,靈芝借榻棲僧廊。”又《跋範元卿書後》雲:“紹興庚申、辛酉間,予年十六七,與陳公實及予從兄伯山、仲高、葉晦叔、範元卿皆同場屋。”

十一年(1141)辛酉

和議成。

先生年十七,尚從師受業。與許子威輩同從鮑季和先生,晨興必具袍帶而出(見嘉泰元年詩自注)。

十二年(1142)壬戌

金人歸徽宗、鄭後、邢後之喪及韋太後。

十三年(1143)癸亥

先生年十九,以舉進士試南省,至臨安(見嘉泰三年詩自注)。

十四年(1144)甲子

先生年二十,作《司馬溫公布被銘》。(自注:“予年二十歲所作。”今傳以為秦少遊作者,非也。)又作《菊枕》詩(見丁未歲詩注)。是年上元,在都城從舅光州通判唐仲俊觀燈(見嘉泰二年詩自注)。

十五年(1145)乙醜

十六年(1146)丙寅

十七年(1147)丁卯

先生年二十三。按先生《跋韓非子》雲:“紹興丁卯,先君年六十時所得吳棫才老本。”(先生是年父尚在,而入仕後未見有丁父艱之事,蓋其父歿於此數年中。)

十八年(1148)戊辰

十九年(1149)己巳

金完顏亮殺熙宗而自立。

二十年(1150)庚午

二十一年(1151)辛未

二十二年(1152)壬申

二十三年(1153)癸酉

金遷都於燕。

先生年二十九。兩浙轉運使陳阜卿為考試官,秦檜孫塤以右文修撰就試,直欲首送。阜卿得先生文,擢置第一,塤次之。檜大怒。

二十四年(1154)甲戌

先生年三十,試禮部被黜。時陳阜卿亦幾得禍。

二十五年(1155)乙亥

秦檜死。

二十六年(1156)丙子

欽宗殂於金。

二十七年(1157)丁醜

先生年三十三。作《雲門壽聖院記》,尚無官位,但書“吳郡陸某記”。

二十八年(1158)戊寅

先生年三十四。官福建寧德縣主簿。(先生有《謝內翰啟》雲:“仕由資蔭。”蓋先生十二歲所得恩蔭,至是始選主簿也。)是歲作《寧德縣城隍記》,係銜書“迪功郎主簿”(見文集)。按先生赴任,由溫州入閩,有《題江心寺》、《泛瑞安江》及《平陽驛觀梅》等詩。

二十九年(1159)己卯

先生年三十五,在寧德。按先生《跋盤澗圖》雲:“紹興己卯、庚辰之間,予為福州決曹掾,與閩縣大夫張仲欽甚相得。”

三十年(1160)庚辰

先生年三十六。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遷大理司直,兼宗正簿(本傳)。《盤澗圖跋》雲:“紹興己卯、庚辰,予為福州決曹。”是是年春間,尚在寧德也。《祭周益公文》雲:“紹興庚辰,予始至行在,與益公相遇,遂定交。”則以除敕令所入都也。先生自閩歸途,亦從溫、處經行,有詩記其事。雲:“自來福州,詩酒殆廢;今北歸,至永嘉括蒼,無日不醉。”又有詩記紹興庚辰遊謝康樂石門,王仲信為作《石門瀑布圖》。皆自閩歸杭之遊跡也。

三十一年(1161)辛巳

金主亮南侵,被殺於瓜洲。金世宗立,入都於燕。

先生年三十七。在敕令所,遷樞密院編修官。按本傳謂: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而先生子子虞跋語雲:紹興辛巳,及事高宗,累遷樞密使編修。是樞院乃高宗所授。先生《挽汪茂南》詩雲:“往者紹興末,江淮聞戰鼙。”自注:“先相公(汪澈)督師荊、襄,招予幕府;會留樞屬,不克行。”又《跋陳魯公所草親征詔》雲:“辛巳、壬午之間,予為西府掾。”西府,即樞院也。是樞院之遷,在紹興無疑。又《史館書事》詩雲紹興辛巳,嚐蒙恩賜對,先生奏:楊存中不宜掌禁旅;非宗室外家,不宜封王。皆在是年。又《上執政書》,論文章關於道術(見文集)。

三十二年(1162)壬午

高宗傳位於孝宗。

先生年三十八,自敕令所罷歸。孝宗即位(在六月)。以史浩、黃祖舜薦,召見,賜進士出身,擢太上皇帝聖政所檢討官(本傳)。按先生《跋曾文清奏稿》雲:“紹興末,文清居會稽,予自敕局罷歸,無三日不見。”又作《複齊記》,亦稱是年自都下還裏。蓋是春夏間事。其因薦召用,雖不載月日,然是年十一月,上疏請信詔令,治其尤阻格者,計已在檢討任可知。皆孝宗初即位未改元之歲也。又《丙午歲晚書懷》詩,自注:“紹興末,予官玉牒所。”蓋因修《聖政記》,故兼是官。有《玉牒所迎駕》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