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都有犯錯時,更何況人呢?但是,有錯不改那就你的錯了。錯誤、失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負責任的態度。失誤不需要借口,找替罪羊隻會為你的成功添加障礙。正視自己的失誤,擔起責任,主動承擔失誤,這樣才能贏得信任和人脈,為自己的成功添磚加瓦。
開啟新生命的責任法則
世無完人,神仙都會犯錯。麵對錯誤有人用一個謊言加一堆借口來推諉,有人選擇了麵對承認和改正,於是就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改下的會重新獲得新的生命,受人尊敬。推諉的隻會或自己推到站到懸崖的邊緣。
童話《綠野仙蹤》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桃樂絲、獅子、機器人、稻草人前往翡翠城尋找奧芝大法師,希望從他那裏獲得解決難題和實現願望所需要的勇氣、決心和智慧。奧芝大法師隻告訴他們一個簡單的法則:能夠實現所追求目標的力量,其實就在自己身上。每個人本身都有力量來解決難題,法師是幫不了什麼忙的。
這就是能為自己開啟新生命的奧芝法則。
正視問題,解決問題,著手完成和實現目標,的確需要勇氣、方法、決心、智慧和訣竅,而這些,其實都已經藏在我們身上,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來挖掘潛藏在自己身上的能力。
美國知名心理谘詢師韋恩戴爾博士說: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攤,等於將力量拱手讓人。
我們必須學會尋找並承擔起責任,積極地尋找任何一點我們能夠承擔的責任,要勝任並愉快地承擔起這個責任,絕不要想通過躲避棘手的事情而獲得順利。
當一個人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時,他就會提高完成這項工作的信心,他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加。
那些貌似沒有責任的生活就會讓人感到輕鬆嗎?不一定!事實是逃避責任的代價可能還會更高。不想承擔責任的生活看起來似乎很輕鬆、很舒服,但是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在很多時候,不承擔責任,往往會成為別人腳上的足球;不承擔責任,往往必須依照別人編寫的劇本生活。
有些事情發生,可能會讓我們的身體痛苦,或者造成經濟上的損害,造成我們的擔憂。但重點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反應。同樣道理,不管我們遇到什麼事,或是我們在做決定時,也是如此。
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反應與看法負責任,隻是常常難以承認對自己的反應具有掌控權,尤其是那些負麵的自我反應。吵架的時候,我們常會說是別人先挑起事端的,對於吵架和打架,該負責任的一定不是我。但是吵架沒有意義啊!一條毒蛇咬了自己,如果還要急著去捕捉那條毒蛇,隻會讓蛇毒更快地蔓延全身。而此時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立刻想辦法解毒。與其跟著吵架,不如立刻解毒。我們可以決定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或者可以問問自己:對方的行為會不會隻是因為雙方之前的芥蒂所產生的反應呢?
我們的反應就是對整件事的回答,同時也要對這個回答負責任。責任在英文裏拚作responsibility,其中蘊涵著response(回答)和ability(靈巧性)。所以在英語裏,責任的意思就是:靈巧的回答。用吵架來回答吵架,用打架來回應挑釁,顯然不是理想的解決方法。
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推卸責任,可是為什麼大家都不想負責任呢?我們不負責任,是必須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在很多時候,不承擔責任,往往會成為別人腳上的足球;不承擔責任,往往必須依照別人編寫的劇本生活。
麵對生活的失敗、麵對想要逃避的責任,我們常會聽到種種原因,比如:
這都是基因的錯。
這都是父母親的錯。
這都是環境的錯。
一個年輕人殺死了兩個人,記者問起他的生活以及他犯案的動機,他告訴記者,他生長在一個破碎的家庭。在他的記憶裏,父親總是喝得醉醺醺的,還總是打他的母親。他們一家都是靠父親偷竊過活,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從六歲開始偷竊的原因了。他在犯下這起殺人案之前,便已因蓄意謀殺被判刑。訪問的最後,他說了這麼一句話:在這種條件下,你能期望出現不同的我嗎?
不過這位年輕人還有個雙胞胎弟弟。記者知道之後,也前去訪問他。記者驚訝地發現他與他哥哥是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一位律師,享有卓越的聲譽,同時還是社區的知名人士。已婚的他育有兩個小孩,生活倒是很美滿。
覺得很不可思議的記者問他這一段路是怎麼走過來的。他陳述了他哥哥所描述的一樣的家庭背景,但是在訪問的最後,他卻說:經曆了多年那樣的生活,我能預感到這樣的生活會把我帶往什麼樣的地方去。因此我開始思索,在這種條件下,要如何創造不同的我呢?
同樣的基因、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教育與同樣的環境,卻有不同的看法和截然不同的反應。為什麼在同樣的條件之下的兩個人會走出完全不同的道路呢?或許他們都曾經認識某個人,帶給他們正麵的影響力,隻是其中的一個把他的話聽進去了,另一個則把他的話當作耳旁風;或許他們都曾經擁有一本好書,也都開始閱讀這本書,但其中一個讀了進去。另一個則把書束之高閣。究竟結果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他們實實在在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因為一個是在逃避責任,一個是在麵對責任。
奧芝大法師並不能給我們勇氣、決心和智慧,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麵對的責任,不回避、不逃跑。
推諉責任就是拒絕成功
上帝是公平的,當他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給你留一扇窗,隻是看你會不會打開這扇窗,當你覺得開窗是自己的責任時,他總是把最大的獎賞歸屬於那些盡職盡責的開窗人。
事實上,許多人對責任或多或少有著一些畏懼心理,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處在一個無壓力的狀態,他們希望自己的人生不用努力就能獲得,他們希望企業能給予自己一個寬鬆的環境,他們希望能從上司那裏得到每一項工作的明確指標,也希望上司複查每一項工作,如果出現紕漏那麼可以大家一起承擔責任。很明顯,這樣的人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推諉,這樣的員工對要求獨立自主地去思考的工作是無法勝任的。
比如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思路是充分發揮每名員工的聰明才智,用崗位職責去管理員工的工作,重視結果輕視過程,這與傳統的命令式領導相比就如同承包責任製與生產隊的工作方式一樣有著本質的不同。
在生活中,養成負責任的精神,養成對自己人生規劃不推諉、不逃避,麵對困難不懦弱的習慣,將是你人生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在工作中,養成負責任的精神,養成對目標壓力的敏感,養成積極主動的工作習慣,善於動腦筋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將是你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享用不盡的財富。
承擔責任在不同的狀態下有不同的形式。但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要熟悉自己的人生目標,明了自己的責任在那;在工作中要熟悉自己的崗位職責,明了自己的權限。
有很多人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真的不是不想做好,實在是有些問題太棘手,處理起來很困難。
其實這些並不是你無作為的理由。比如在工作中,有些棘手的問題如果自己處理不了,要把這個情況向有關領導彙報,由領導去處理。但是你要記住,彙報是下屬對疑難問題的底線處理方法,如果連這也做不到,這樣的人在企業也就沒法生存了。因為他不僅想讓自己成為聾子瞎子,還想讓自己的上司也成為聾子瞎子,讓大家一起糊裏糊塗地等待懲罰的到來,這樣的人對企業的害處不可估量。
在工作過程中還會碰到一些職責交叉或模糊的情況,這本是崗位設計時應盡量避免的,但由於企業裏麵大家認識的局限,這些問題肯定是存在的。麵對這些模棱兩可的工作,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勇挑重擔,不要為了一些小事去計較。否則,一方麵損害了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麵也影響了以後的合作。
舉一個在工作中的例子,邁克是公司質管部經理,人非常聰明,也很能幹,就是有一個缺點,凡事都想給自己留好退路。對比較棘手的事情,可能要承擔責任的事情,會想辦法推給其他部門或自己的上司。他非常善於用與你商量商量或彙報彙報的語氣溝通工作,一旦你有什麼意見比較符合他的心願,他就會去執行,而一旦出現了問題,他便會把責任往你身上推。
他的這種思想和作法最終還是釀成了大錯。一次,市場上的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他檢查了一下,認為工藝原料等都沒有差錯,就覺得是技術問題。技術部門檢查後說技術也沒問題,他就認為是技術中心不配合,問題不好解決,就把事情擱置起來了。後來質量問題在市場上暴露得越來越嚴重,並最終造成大批量的退貨,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追究責任時,他還堅持認為是技術中心不配合導致的結果,絲毫沒有認識到作為對質量負總責的他,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由於他缺乏管理者的基本素質,最終被老總解雇了。
承擔責任還有一個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在生活中,麵對問題不能推給別人,比如找工作或做生意,讓自己能在這個社會中解決自己最基本的溫飽,生存下去,不能認為,自己是父母生的,他們就有一生的義務來養自己,給自己買房子、買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是一種不負責的人生態度,把自己如何生存的責任推卸給了自己的父母,是不敢把自己獨立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一種表現。而在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也要勇於承擔,不能推諉塞責,否則你在老板心目中成為一個連錯誤都無法承擔的人,老板敢把重任交給你嗎?
現在,在企業裏,老板越來越需要那些敢做敢當,勇於承擔責任的員工。因為,在現代社會裏,責任感是很重要的,不論對於家庭、公司、社交圈子都是如此。它意味著專注和忠誠。
我警告我們公司的人,美國塞文事務機器公司前董事長保羅查萊普說:如果有誰說那不是我的錯,那是他(其他的同事)的責任,若是被我聽到的話,我馬上就開除他。因為說這話的人顯然對我們公司沒有足夠興趣——如果你願意,站在那兒,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醉鬼坐進車子裏去開車,或一個沒有穿救生衣、隻有2歲大的小孩單獨在碼頭邊上玩耍——好吧!可是我不容許你這樣做。你必須跑過去保護那2歲的小孩才行。
同樣地,不論是不是你的責任,隻要關係到你人生的利益、你公司的利益,你都該毫不猶豫地去加以維護。
在工作中,如果你想使老板相信你是個可造之才,最好最快的方法,莫過於積極尋找並抓牢維護公司利益的機會,哪怕不關你的責任,你也要這麼做。
上帝青睞負責任找出口,打開窗戶的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上帝的賞賜。老板青睞的員工,個個都應是負責任的人。隻有主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公司和老板負責、對客戶負責的人,才是老板心目中優秀的員工。
人生要切記的是:麵對問題不要胡亂推卸責任,並試圖將自己置之度外。
借口是一把雙刃劍
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說:愚者逃避責任,更愚者轉嫁責任。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也說過:就算你注定要做個掃大街的清潔工,也要對自己的職責全力以赴,就好像米開朗琪羅作畫、貝多芬作曲或是莎士比亞寫詩那樣投入。傾注全力達到最高的工作成就,讓每個人都為你駐足讚歎:這個清潔工真傑出。
麵對自己的錯誤,有人選擇逃避或轉嫁給別人;有人選擇了自己解決問題。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往往會造就不同的人生。
麵對錯誤,借口可使我們暫時逃避問題,卻銷蝕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知道那些喜歡尋找借口的人是從哪裏養成這種習慣的,這些借口又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或許是他們認為這樣說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些許安慰,或許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不管怎樣,但有一點肯定是很清楚的,任何借口都是不負責任的,它會給對方和自己帶來莫大的傷害。
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為。有些時候,為了尋找借口絞盡腦汁,不如對自己或他人說我不知道或說我錯了,對不起。這才是誠實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表現。這在某些方麵恰恰又是自信的表現。一個人在失去了自信的時候,容易為自己找出很多借口,這其實是一種逃避、懦弱、懦夫的行為。
麥肯錫谘詢顧客埃森拉塞爾的一次經曆很能說明問題。
有一天早晨,我們的客戶——一家名列《財富》500強的製造業公司召開了一個重要的項目推介會。我們的項目主管約瀚和整個團隊成員把說明情況的各個不同的部分都過了一遍。我把自己的這一部分已經過完了,前一天晚上我一直忙到淩晨4點才把它整理完。當時我是筋疲力盡。當討論轉向另一個部分時(這一部分與我無關,而且我對這一部分也知之甚少),我的腦子開始拋錨了,一個勁地想睡覺。我可以聽見團隊的其他人在討論不同的觀點,但話從我的頭腦裏滑了過去,就像水從小孩的手指間流過去了一樣。
突然,約翰問了我一句:那麼,埃森,你對蘇茜的觀點怎麼看?我一下就驚醒了。一時的驚嚇和害怕妨礙了我集中精力回憶剛才所討論的內容。多年在常春藤名校和商學院練就的反應讓我回過神來,我提出了幾條一般性的看法。當然,我所說的也許隻能算是馬後炮。
如果我告訴約翰我沒有什麼把握——以前我沒看過這方麵的問題,我可能會好一點,甚至我這樣說也行:對不起,我剛才思想拋錨了。我想他會理解的,他以前一定有過同樣的經曆,就像在麥肯錫工作的其他人一樣。相反,我卻想蒙混過去,結果便是自己信口開河了。
幾個星期之後,項目結束了,團隊最後一次聚會。我們去了一家快餐店,吃了很多東西,喝了不少啤酒。接下來項目經理開始給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分發帶有開玩笑或具有幽默性質的禮物。至於我的禮物,他遞給我的是一個桌上擺的小畫框,上麵整整齊齊地印著麥肯錫的至理名言:隻管說我不知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無論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還是對朋友!
正因為存在這樣,那樣的責任,我們才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而找尋各種借口便是將應由你承擔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或他人,對於一個員工則是很糟糕的事情。更為可怕的是,若你一旦養成找尋借口的習慣,那你的責任心也將隨之煙消雲散,因此而等待你的糟糕結局也就不會太遠了。
其實,每一位老板都想告訴自己的員工一些話:
想告訴給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抱怨,尋找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的人;
想告訴給那些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要求,不想盡力超出客戶預期提供優質服務的人;
想告訴給那些工作沒有激情,總是推卸責任,不知道自我檢討的人;
想告訴給那些不能優秀地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不能按期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人;
想告訴給那些總是挑三揀四,對自己的公司、老板、工作這不滿意那不滿意的人。
對於這些人最好的救治良藥就是:端正他的心態,然後麵對他大聲而堅定地說:記住,這是你的工作!
超人都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更何況是普通人,隻要做到本色的自己,你就是最好的。記住在問題和錯誤麵前不要絞盡腦汁的去找借口,借口是一把雙刃劍,它也許能讓你暫時逃避責罰。但是,給你帶來的危害卻遠不會停止。就像你撒一個謊後,你以後會不斷的說謊來掩蓋這個謊言。
麵對小錯也要負責
在這樣一個講速度的社會中,在這樣一個人人想一夜成名的社會中,在這樣一個大家想一夜暴富的社會中……有很多年輕人好高騖遠,不能踏踏實實地工作,工作中出現一些小問題也不願深究,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