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常言道: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作為社會人,不可能脫離責任而生存。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保衛國家;你不勞動我不勞動,誰來創造財富;你不擔責我不擔責,誰來推動社會進步。有收獲必有付出,有享受必有奉獻,這是生活的法則。逃避責任、坐享其成、虛度光陰,這樣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勇敢地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人生才會充實,生活才有意義。

生命的意義在於責任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流芳百世的夢想,但是這樣的夢想,要從那裏開始呢?那就是先從自己開始,讓自己有責任心、有責任感。

責任其實就是一種職責或任務。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人的一生責任又是無處不在的,人的一生又都在不停的扮演著各種角色,而責任又存在於每一個角色。

父母養兒育女,老師教書育人,醫生救死扶傷,工人鋪路建橋,軍人保家衛國……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要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甚至對祖國承擔並履行一定的責任。

而人生最本之初的生命意義就是在於讓自己有責任感。

責任其實就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職責,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從根本上講,任何一個生命體的背後,必然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使得我們敢於承擔責任。

從前,有個國王叫狄奧尼西奧斯,他統治著西西裏最富庶的城市西提庫斯。他住在一座美麗的宮殿裏,裏麵有無數價值連城的寶貝,一大群侍從恭候兩旁,隨時等候吩咐。

狄奧尼西奧斯擁有如此多的財富、如此大的權力,自然很多人都羨慕他的好運。達摩克利斯就是其中之一,他可以說是狄奧尼西奧斯最好的朋友。達摩克利斯常對狄奧尼西奧斯說:你多幸運呀,你擁有人們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而狄奧尼西奧斯卻聽厭了這樣的話,有一天,他問達摩克利斯:你真的認為我比其他人都要幸福嗎?

當然是的,達摩克利斯回答道,看你擁有的巨大財富,握有的巨大權力,你根本一點煩惱都沒有。生活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

或許你願意跟我換換位置試試看吧。狄奧尼西奧斯說。

噢,我從沒想過。達摩克利斯說,但是隻要有一天讓我擁有你的財富和幸福,我就別無他求了。

好吧,我就跟你換一天,也許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就這樣,達摩克利斯被領到了王宮,所有的仆人都被引見到達摩克利斯跟前,聽他使喚。他們給他穿上皇袍,戴上金製的王冠。達摩克利斯坐在宴會廳的桌邊,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美酒、鮮花、昂貴的香水、動人的樂曲,一切應有盡有。他坐在鬆軟的墊子上,感到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噢,這才是生活。達摩克利斯對著坐在桌子那邊的狄奧尼西奧斯感歎道,我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

他舉起酒杯的時候,抬眼望了一下天花板,頭上懸掛的是什麼東西?尖端幾乎要觸到自己的頭了!達摩克利斯的身體突然間僵住了,笑容也從唇邊慢慢地消逝,臉色變得煞白,雙手一直在顫抖。他不想再吃,也不想再喝,更不想聽音樂了。他隻想盡快地逃出王宮,越遠越好,隨便哪兒都行。原來,他頭頂正懸著一把利劍,僅用一根馬鬃係著,鋒利的劍尖正對準他的雙眉之間。他想跳起來跑掉,可還是忍住了,怕突然一動會扯斷細線,使劍掉落下來。他隻好僵硬地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

怎麼啦,朋友?狄奧尼西奧斯問,你這會兒好像沒胃口了?

那把劍!劍!達摩克利斯小聲說,難道你沒看見嗎?

我當然看見了,狄奧尼西奧斯說,我天天都看得見,因為它一直懸在我的頭上,說不定什麼時候,什麼人或事就會斬斷那根細線。也許是哪個大臣垂涎我的權力,欲將我殺死,亦或有人散布謠言讓百姓反對我,或者是鄰國的國王會派兵來奪取我的王位,又或者是我的決策失誤使我退位等等。如果你想做統治者,就必須做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因為責任與權力同在,這你應該知道的。

是的,我知道了。達摩克利斯說,我現在終於明白我錯了。除了財富、榮譽,你還有很多憂慮。請回到你的寶座上去吧,讓我回到我自己的家。

從此,在達摩克利斯的有生之年,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他再也不想與國王換位了,哪怕是短暫的一刻鍾。

這就是有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故事,但是它卻很好地提醒了我們:如果我們渴望享受成功的快樂,那就必須做好準備,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一個人擁有多大的權力,那麼他就要負多大的責任,當一個人獲取多少榮譽和地位,他都要付出同樣多的代價。我們不用羨慕別人擁有多少,而要想到別人為此付出了多少,當我們想要得到多少,那我們就必須準備付出多少。

放棄責任,或者輕視自身的責任,就等於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設路障,摔跤絆倒的也隻能是他自己。

有的人認為,講責任太沉重,擔責任太勞累,不輕鬆,不瀟灑。這種認識是不全麵的。

責任VS使命

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做好應該做好的工作,承擔應該承擔的任務,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

責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

愛默生說過: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的價值中它處於最高的位置。

科爾頓也說過:人生中隻有一種追求,一種至高無上的追求——就是對責任的追求。

隻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勇敢地扛起它,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人可以不偉大,也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信念。

有一個叫責任者的遊戲。遊戲的規則是兩個人一組,兩個人之間相距一米遠的距離。而且整個遊戲必須在黑暗中進行,一個人向另一個人的正麵平躺倒下去,另一個人站在原地不動,隻是用手接著對方的肩膀,並說:放心吧,我是責任者。接人者要確保能夠扶住倒下的人。遊戲的寓意就是讓每個人意識到承擔責任的重要性,讓每個人都以一個責任者的姿態做事。

那責任究竟是什麼呢?

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責任就是一種使命。實際上,當一個人懷著信仰宗教一般的虔誠,對待生活和工作時,是能夠很好的感受到責任所帶來的力量的。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是第一次在高原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盛會,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那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好戲連台,出現了許多空前的好成績。相比之下,馬拉鬆比賽的成績太一般了,冠軍、埃塞俄比亞人馬默沃爾德的成績2小時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兩屆奧運金牌得主赤腳大仙阿貝貝比基拉在4年前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的2小時12分11秒2差了一大截,亞軍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軍新西蘭的邁克爾瑞安2小時23分多的成績更是平平無奇,記者們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頒獎式,最多關注一下因傷隻跑了17公裏便頹然倒地的赤腳大仙比基拉,對其他選手並未太在意,觀眾們也沒對馬拉鬆投注過多熱情,等頒獎式結束,場地內其它項目都已比完,他們便三三兩兩地退場回家了。

過了一個多小時,組委會開始通知馬拉鬆沿途的服務站開始撤離,結果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消息:有個選手還在跑!

原來這個還在跑的選手就是阿赫瓦裏。他在跑出不到19公裏後因碰撞而摔倒,膝蓋受傷,肩部脫臼,但他並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漸漸的,所有選手都將他遠遠甩在身後;漸漸的,圍攏在街道兩側打氣助威的人群已散盡,天色也越來越黯淡,所有人都覺得馬拉鬆比賽已經結束,隻有阿赫瓦裏本人堅定地跑著,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比賽遠未結束。

又過了半小時,天色已全黑,阿赫瓦裏仍在繼續著。由於劇痛,他的慢跑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住流淌著鮮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麼時候,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畫報》的記者,這位記者同情地看著他,不解地問,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拚命跑下去?

阿赫瓦裏顯然毫無準備,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會兒,才突然堅定地答道:我的祖國把我從5000英裏外送到這裏,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

被深深感動的記者不但向自己的雜誌社發了稿,還立刻把稿件發回奧林匹克新聞中心,阿赫瓦裏的名言不一會就通過廣播回蕩在墨西哥城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許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紛紛趕到路邊,為這位勇敢的選手助威、歡呼,在觀眾的鼓勵下,阿赫瓦裏拖著傷腿,頂著滿天星星,走入了專門為他打開燈光的阿茲特克體育場,幾乎是一碼一碼蹭到了終點線。

他被當作英雄般簇擁著,受到了遠比冠軍更隆重的禮遇。由於過於激動,人們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在奧運成績冊上隻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的。

阿赫瓦裏1938年出生於英屬坦噶尼噶的姆布盧Mbulu,參加墨西哥城奧運時已是30歲老將。雖然他此前並無煊赫成績,但作為坦桑尼亞曆史上首位參加奧運競技的選手,他沒有辜負國家的厚望,成為最美的墊底者是的,他肩負著國家賦予的責任來參加比賽,雖然他沒有拿到冠軍,但是強烈的使命感使他不允許自己當逃兵。因為,責任就是做好你被賦予的任何有意義的事情,責任就是使命。

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死了也仍然活著,強烈的責任心使他們永遠不朽。

積極上進是一種責任

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需要靠我們積極主動地去爭取。要知道,命運從來都不是注定好的,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積極主動才可能占據優勢地位。

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總是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才華,完全的展示出來,實現自我的價值。但是並非一切具有才華的人,都能夠真正地實現自我的價值,因為他們不知道實現自我價值需要有一定的前提,而這個前提就是積極上進,這是自己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一種表現!

所謂積極主動,就是在沒有人要求你、監督你、驅使你的情況下,你能夠自覺並出色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隻有當你主動、真誠地麵對你的人生時,你的事業才會有突破性的發展,你的生活才會有向上的發展,成功也會伴隨著你的積極上進而來。

不管你現在所從事的是怎樣一種工作,無論你是建築工地上的一名工人,還是辦公室裏的一名普通職員,積極性都是必備的人生責任之一。

積極主動的人都善於主動地去填補工作中的模糊空間。其實,你可以在行動中逐漸完善。隻要做起來,哪怕很小的事,哪怕隻做了五分鍾,也是一個好的開端,就能帶動我們著手做好更多的事情,從而成就成功的人生。

當伊利的董事長兼總裁潘剛,在危機之中掌控伊利奶業輪舵,並通過兩年多的時間,將伊利重新打造成一個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時,記者問他:在短短的兩年中,是什麼讓伊利從崩潰的邊緣走了出來,還令品牌的價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伊利品牌建設的最大秘密是什麼?潘剛隻是輕輕而堅定地說了兩個字:責任。

小李是一家外企的文員。這家企業一貫崇尚節儉的作風,甚至每頁打印紙都要充分利用——正反兩麵都要使用。有一天,公司的勤雜工請假沒有上班,而小李手頭的工作又不太多,於是,辦公室主任讓小李把一摞用過一麵的打印紙按規格分類以備再用。小李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分內事,再過兩天幹也無所謂。

可當第二天主任麵帶不悅地抱走那摞紙自己整理時,小李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果然,不久公司進行裁員時,小李正在其列。

沒有人願意和整天無精打采的人打交道,也沒有哪一個領導願意去提升一個毫無熱情的下屬,我們需要更加積極,更加上進。

如果你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你會喪失很多的本該屬於你的機遇。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保持一種肯定、積極和不斷進取的心態,這種心態是高效工作的前提。消極被動的態度在工作中是錯誤的,不應該在我們的工作情緒中。被動和消極則意味著我們將命運交給別人來安排,一味地等待著機遇的降臨。但是,一旦機遇不會降臨,自己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因此,凡事都應主動,被動的人不會有任何收獲,也不會在工作中有好的業績。隻有勇於負起責任,才能夠負起更大的責任,才會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工作如此,人生更是如此。不積極上進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對自己人生的懈怠。

在現實中,一個人往往會超出人們的理性預期。隻有敢於付出理性之外能量的人,在應該付出的時候承擔起責任,才有能夠獲得成就自我的可能性!否則,他最多也隻是個經濟學家口中所說的理性的正常人而已!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瑪麗弗洛特說過這麼一句話:責任是人類能力的偉大開發者。這句話既真實又貼切,可以說是一語道破了責任的天機。

曾有人說過:放棄了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放棄承擔責任或者蔑視自身的責任,這就等於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設障礙,摔跤絆倒的也隻能是他自己。如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要想走向成功,必須堅持培育責任價值觀而不是其他。

不容推卸的天賦責任

人生有各種各樣的責任,我們必須服從責任的召喚,直至生命結束。從最純粹的意義來說,責任具有的某種強製性,使得人們在履行時永遠不能猶豫。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對自己和他人負有責任。責任的範圍是無限的,它存在於生活的每個角落。

誰賦予我們責任?為什麼我們必須承擔責任?如果你是社會上的一個個體,你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配偶的、父母的、兒女的、朋友的、社會的、工作的責任。

天賦責任,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推卸。對責任的推卸,隻能換取我們失敗的人生和對社會的不負責任。堅守責任,則是守住生命最高的價值,守住人性的偉大和光輝。

沒有責任感的人是得不到別人乃至社會承認的,責任其實就是我們完善和成就自己的一雙翅膀。

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要完成自己的責任也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因為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必須堅守責任。堅守責任就是堅守我們自己最根本的人生義務。

2008年,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名救援人員奮力挖掘,尋找幸存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人們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裏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正在不停地吮吸,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粘滿灰塵的雙乳,緊緊地貼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人們小心地將女嬰抱起,離開母親的乳頭時,娃娃立刻大哭起來。看著哭泣的女嬰,在場者無不掩麵悲慟。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喂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裏。

這就是責任,這也是我們需要責任的理由。親情締造的責任讓我們感動,友情連接的責任讓我們幸福,愛情構築的責任讓我們忠誠。所以我們不能推卸責任,推卸責任就意味著傷害了我們的至親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