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毛澤東非常喜歡的完美將軍(1 / 3)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我軍戰將如雲,可謂群星璀璨。彭雪楓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顆將星。他身材高大,長相俊逸(我軍第一大帥哥),而且文武兼備,智勇雙全,是上馬可殺敵、下馬筆如椽的不可多得的軍中儒將,其形象幾近完美。

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將領。他率軍南征北戰,所指揮的部隊屢為前鋒,戰功卓著,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裏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越過大草原,是紅軍時代聞名全軍的青年將領。

抗日戰爭中,彭雪楓初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八路軍參謀處少將處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後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他為民赴湯,經略長淮,率373名壯士出征,帶出3萬正規軍,12萬地方抗日武裝,創建了豫皖蘇和淮北抗日根據地。

1940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東八裏莊圍殲土頑李光明的戰鬥中,彭雪楓將軍親自指揮戰鬥,正當戰鬥勝利結束時,不幸被流彈擊中,英勇殉國,時年37歲,是抗戰中犧牲的新四軍最高將領。

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過程中,中央軍委對建軍60多年來眾多高級將領進行了全麵、客觀、公正和實事求是的曆史評價,正式確認了33位軍事家,彭雪楓名列其中。(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3人為軍事家:黃公略、方誌敏、劉誌丹。這樣,被稱為軍事家的共計36人)。

周恩來曾說過,他最喜歡兩個知識分子戰將,一個陳賡,另一個就是彭雪楓。

毛澤東對彭雪楓也非常喜歡,與之交往不少。彭雪楓壯烈殉國後,遠在延安的毛澤東他滿懷悲痛,揮筆為心愛的將軍寫下挽詞:“雪楓同誌在與敵人鬥爭中犧牲了,全民族和全黨都悲痛這個損失。為了補償這個損失,應該學習雪楓同誌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擴大解放區,擴大八路軍、新四軍,促成聯合政府和聯合統帥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聯合打擊下早日被消滅,使獨立民主的新中國早日實現。”

1945年2月,毛澤東又與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陳毅一起,為彭雪楓撰寫了長篇挽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明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裏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紅軍會師後,彭雪楓初識毛澤東

彭雪楓1907年出生在河南鎮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裏,4歲起跟隨剛強善良的祖父,讀書認字,苦心練武,養成了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堅強性格和聰慧好學、勤於思考的治學態度。1920年小學畢業後,他因家庭貧困輟學了。後來,他背井離鄉,投奔遠在天津教書的伯父彭延慶,開始在南開中學讀書。1923年,他幸獲當時在馮玉祥部任職的族叔彭禹廷的鍾愛,每月供給他三元五角錢的飯費,才得以離津赴京,進入西北軍十一師軍官子弟學校就讀。他一麵放哨,一麵偷偷讀書。不久,他到馮玉祥辦的“真愛民,不擾人,誓死救國”學校裏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刊,追求真理,接受馬列主義,探求光明道路。

1925年6月,彭雪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10月在北京彙文中學由團轉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並擔任支部書記。1927年3月,彭雪楓參加北京南苑農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輾轉往來於天津、開封之間,從事革命工作。曾被驅逐三次,關押三次,忍饑受苦,磨練了意誌。1928年9月,彭雪楓由天津返回北京,以優異成績考入民國大學文學係,但因經濟問題輟學。

1930年5月,彭雪楓由黨組織派往湘鄂贛蘇區任紅五軍五縱三大隊政委,開始了戎馬生涯。6月,平江擴編成立紅三軍團,改任紅三軍團八軍一縱三大隊政委。7月,紅三軍團首攻長沙,他率所部首登長沙城,為後續部隊打開通路。撤出長沙時,湖南省行動委員會和軍團政治部被圍。已經突圍的彭雪楓又率部向敵人反複衝鋒,救出被圍戰友,受到彭德懷通報表彰。

長沙戰首戰告捷後,部隊撤至平江長壽街整編,彭雪楓榮任紅三軍團第八軍第六師政委。8月23日,彭雪楓率部隨紅三軍團同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一軍團在永和市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毛澤東任總政委,朱德任總司令。

這一年的8月上旬,紅三軍團紅八軍政委鄧乾元企圖分裂紅軍。為了維護剛剛組建的紅一方麵軍的統一,彭雪楓經過認真思考,在五、八兩軍麵臨分裂的關鍵時刻,向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呈遞報告,如實反映了鄧乾元鼓動分裂的全部活動。紅一方麵軍前委認為彭雪楓的報告至關重要,立即召開前委擴大會議,令執意堅持錯誤的鄧乾元“脫離紅軍,交給特委訓練”。從而避免了兩軍的無原則糾紛,為爾後紅一方麵軍在毛澤東、朱德領導下開展土地革命戰爭奠定了堅實基礎。毛澤東、朱德也因此而知道了彭雪楓這個名字。

1930年12月24日,紅三軍團在小布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到會講話。彭雪楓首次見到仰慕已久的毛澤東。第二天,彭雪楓又參加了在小布召開的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毛澤東主持大會並親撰大會對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裏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會上,毛澤東作動員講話,他那在軍事上的獨到見解、對敵情戰情鞭辟入裏的分析,使彭雪楓深受教誨,更加堅定了他跟著毛澤東革命到底,雖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的決心。

1930年12月,蔣介石糾集10萬兵力進攻中央根據地,任命張輝瓚為剿匪前線司令長官,率領9000餘人圍剿紅一方麵軍。

毛澤東果斷實施誘敵深入戰略,敵軍被紅十二師等部包圍於龍岡山區。彭雪楓奉彭德懷之令,率部火速趕赴指定地區,包圍上固和下固,阻敵突圍。此戰全殲敵軍,活捉張輝瓚,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為此,紅三軍團司令部通報表彰紅六師為“鐵軍”,彭雪楓被譽為紅軍的“優秀青年將領”。

婁山關戰役後,毛澤東親讚彭雪楓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開始長征。彭雪楓在長征路上率部攻城略地,搶險飛渡,克服了數不盡的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毛澤東的傳世詞作《憶秦娥?婁山關》,就是對彭雪楓指揮的搶奪婁山關戰役的真實寫照。是役,彭雪楓率部冒西風,踏寒霜,急行軍30裏趕到婁山關下,於2月26日下午攻下婁山關,隨後幾天又在關外殲敵2個師。這是紅軍湘江慘敗,減員過半後的首次大勝,在長征途中是最有戰略決定意義的一仗。

毛澤東對彭雪楓非常讚賞,曾在書信中給予其如此高度的評價:

“婁山關戰役,你以身為先,率領部隊奇襲點金山,迅速居高臨下,支援主力部隊打下了婁山關,為再克遵義,你立下了首功!

你寫的《婁山關前後》一文,寫得好,很生動,已收錄在《二萬五千裏》一書中。你有寫作天賦,今後可以多寫一些。

我們紅軍剛到吳起鎮,馬鴻奎、馬鴻賓的騎兵師尾追紅軍而來,是你彭雪楓的二縱隊打敗了馬家的騎兵師。那一仗打得好啊!我說打得好,一是把蔣介石實施消滅紅軍於長征路上的計劃,到此畫了大句號。紅軍勝利了,他蔣介石失敗了。二是總部的同誌們騎上了你們送的馬,還吃上了馬肉。所以,我說,吳起鎮的勝利是中央紅軍,具體地講,就是你們二縱隊給陝北紅軍的見麵禮。這一仗你也應該寫出來。

直羅鎮戰役,也是你彭雪楓的紅四師擔任主攻吧!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敵兩個師6300餘人,活捉一○九師師長牛元鋒。這一仗為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營設在西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這一仗,你還得寫好!”

深入虎穴開展統戰 彭雪楓不負毛澤東重托

“九一八”事變後,彭雪楓曾3次受毛澤東派遣,奔赴蘭州、太原及中原大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被中共中央譽為黨和紅軍的“好參謀”和“先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