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太陽係,傳說著地球和金星之間曾經存在一個有著高度文明的大行星——瑪雅星(這是我們地球的鄰居),並被係外闖入的不速之客撞碎。有人多年來一直是這麼認為的:這個誘人的“傳說”事實上挺有說服力的,終會有朝一日,這個傳說會被“扶正”
咱們看看一些佐證
佐證一:
在我們太陽係裏,唯獨在地球和金星之間有一小行星帶(也叫隕石帶)。平時闖入地球大氣層的隕石大多數來自於這個小行星帶。像“穀神星”、“智神星”、“灶神星”等先後被發現的近5000顆左右的小行星,幾乎都是在這個區域被發現的。科學家們預測這個小行星帶至少有150萬顆小行星。
除了大行星(比如瑪雅星)被炸碎形成這個小行星帶以外,還會有什麼原因可以如此密集形成這麼多的小行星(隕石)呢?沒有科學家能夠告訴我們。
佐證二:
太陽係以外,一顆來曆不明的大行星“闖”入太陽係,把太陽係裏的大行星天王星撞翻,致使天王星至今還“躺”在軌道上繞太陽轉;又把木星和土星的好幾個公轉方向幹擾得與一些衛星相比“背道而馳”;再把金星的自轉方向撞反,使金星唯獨不同於其它八大行星由西向東自轉,而至今還是孤獨地由東向西自轉;最後徹底撞碎瑪雅星,並與瑪雅星同歸於盡,形成了今天我們知道的小行星帶,甚至冥王星也是瑪雅星身上被撞飛的一部分(那麼遠的冥王星為什麼那麼小呢?)。
這不是不可能的。除了不速來客在太陽係裏橫衝直撞,又有什麼因素,能一下改變和影響著太陽係半數以上的大行星之“命運”呢?
相信許多上學都清楚一個知識,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到時當時地球中的霸主恐龍走向了滅絕的道路。不過還有更有趣的事情發生,有科學家提出理論早在2億年前,正式因為一個小型的撞擊,幫助恐龍得到發展,使他們逐漸走向地球霸主的地位。www.ufO-1.cn
科學家
近日,古生物學家保羅-奧爾森(Paul
Olsen)與地質學家丹尼斯-肯特(Dennis
Kent)正在尋找確鑿的證據,證明侏羅紀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所致。保羅認為,在過去的4億5千萬年前,地球先後經曆的5次生物大滅絕,地球生物逐漸堅守,最終隻有最頑強的物種存活下來。
距今為止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正發生在6500萬年前,巨大的隕石帶來了災難,海嘯、火災、氣候劇變等,許多問題造成了恐龍的滅絕,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哺乳動物開始發展,最終人類也得到進化。
而現在,科學家有了更驚人的判斷,我們或許已經到了第6次生物大滅絕的邊緣,目前動物種群、棲息地的減少,外加認為破壞,空氣中二氧化碳逐漸增多,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情況或許會加快物種滅絕。
丹尼斯著重介紹了恐龍滅絕時的可能性:“有許多人認為是因為天氣原因導致恐龍的滅絕,但我和保羅有不同的答案,隕石殺死恐龍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們目前的證據還不完整,我們唯一肯定的就是這發生在三疊紀時期。”
他們得出這樣的證據也有自己的理由,根據介紹,他們在岩石中發現了許多在隕石中豐富的元素,但這樣的物質在地球上極為罕見,而保羅做出分析後發現,它們大約發生在三疊紀時期,這或許可以成為隕石撞擊的直接證據。
但是懷疑論者長期置疑是否這個超大質量隕石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唯一因素,最新研究指出,在該隕石碰撞地球之前大約15萬多年前,現今印度境內出現超大規模火山噴發致使全球氣溫升高,這一因素對於恐龍的滅絕密不可分。以至於有科學家提出恐龍滅絕是由火山噴發與隕石撞擊雙重原因導致
大約6500萬年前,稱霸地球的恐龍滅絕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最盛行的一種說法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大量綠色植物滅絕,恐龍沒有食物來源,乃至滅絕,但考古研究表明,恐龍滅絕持續了100萬年時間。恐龍的全盛時期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前期,恐龍蛋化石卻隻在白堊紀晚期出現,這說明很可能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前期,恐龍的孵化是正常的,到了白堊紀晚期,它們可能遭遇了某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孵化不能進行,且這種狀況一直持續,新生恐龍越來越少,直至最後滅絕,如果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則恐龍滅絕時間會持續很短,不可能持續100萬年時間,因此,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說法站不住腳。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恐龍滅絕了呢?筆者認為,恐龍滅絕出自於外星人的一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