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雅克·希拉克(1 / 2)

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是戴高樂派的第三代傳人。他在對外戰略上,堅持戴高樂主義,將獨立自主、維護法國大國地位作為法國的指導思想。希拉克主張世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建立新的國際新秩序。他極力主張推進世界多極格局的發展進程,反對一極獨霸世界。2003年年初,美國、英國等少數國家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前後,希拉克四處奔走呼號,呼籲國際社會阻止美英等國發動對伊戰爭,主張以和平與談判的方式解決伊拉克問題。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法國作為美國的盟國,在美對伊開戰前及開戰後,希拉克舉起反戰大旗,堅持反對立場,主張對伊動武必須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反對美國單方麵對伊動武。法國的對外政策由總統和外長共同負責,而且總統占有主導地位。希拉克堅決反對美英聯軍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他堅定地主張在聯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希拉克一直關注並毫不猶豫地“親自介入”伊拉克危機問題。他千方百計地做工作,盡力避免人們走極端,同時他一再勸說薩達姆改變固執狀態,向他講明固執態度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他一方麵向伊拉克指明出路,另一方麵也注意不破壞聯合國安理會的團結。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外交平衡的謀略。希拉克運用這種外交謀略的目的在於在聯合國的框架內解決伊拉克問題,並盡一切努力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伊拉克問題。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希拉克總統即刻發表電視聲明,對於這個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而開始的軍事行動,法國感到遺憾。他希望這場戰爭盡快結束,盡可能減少戰爭造成的人道主義傷亡。並承諾法國將繼續通過集體行動,即在聯合國框架內為那些流血或威脅世界秩序的危機尋求公正、持久的解決辦法。對於美英關於在伊建立民事機構的戰後重建決議,希拉克總統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上明確表示拒絕,並稱這一決議無異於在實施軍事行動後尋求國際合法化。

希拉克的反戰立場和言論受到美國官方人士和媒體的大肆攻擊,美國指責他挑頭反對美國。美國一些地方還掀起了一股抵製法國葡萄酒、奶酪等法國商品的浪潮,要求布什政府對法進行政治經濟製裁。但在法國國內,希拉克處置伊拉克危機的立場卻贏得了法國朝野人士和公眾的廣泛讚同和支持,認為他是法國利益與和平事業的捍衛者,得到了政界的高度讚譽。希拉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反戰立場之所以會受到國內如此擁護,因為他是在堅持自主外交的前提下努力加強法國的國際地位,利用曆史提供的機遇去謀求法國的最高利益。希拉克在伊拉克問題上多次與美國較量,成功地阻止美國力圖通過聯合國授權美國攻打伊拉克,希拉克舉起了反戰大旗,這是法國外交上的重大勝利,使希拉克和法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