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普京注意到了這點,他就是要走在前列,雖知有損,但是依然向前。這才是促進團結、增進凝聚力的根本。用他在汙水處理廠的話來說是:“正是在這樣的地方,才應該多待些時候。”
“憎恨酒類的苦行僧”
集會,政治似乎與煙酒總是掛鉤,在一片吞雲吐霧、觥籌交錯中,該談的事情談了,該做的做了,該表決的法案也通過了……這似乎是許多國家的通例。俄羅斯人的豪飲多年來一直名聲在外,雖然一些有感於此的政治家在為禁煙酒而努力,都沒有成功。例如,國家杜馬的代表安德烈·武爾夫多次上書條例委員會,要求議會內禁酒。但沒人支持他的提議。伏特加等烈性酒仍然在各種場合非常之暢銷。豪飲的俄羅斯,何時才能改變?
出身克勃格的普京不飲酒,不抽煙!這多少讓葉利欽香煙加烈酒熏陶下的政治官員大感失望。而由“普京旋風”帶來的影響更是讓他們感到驚奇,普京正在以自身的堅持改變著俄羅斯的形象。
葉利欽的政府一向以酒氣熏天、酒場辦公的形象著稱,由此導致的後果是,政府效能低,缺乏秩序。更有甚者,甚至在接待外賓的時候,葉利欽也會滿口酒氣,這不能不讓外賓懷疑談話的效果。俄羅斯飲烈酒的風氣盛行,議會國家杜馬內部也是一樣。這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方麵是當時老一輩的議員官員較多,他們在戰爭的洗禮中,養成了豪飲烈酒的習慣;另一方麵則是因為當時總統葉利欽好飲烈酒。於是在議會內,飲酒並飲烈酒成了時尚,變成了群體行為。強製性禁酒從上至下無法實現。俄羅斯政府的群體飲酒性行為以及葉利欽滿嘴的酒氣成了葉利欽時代國際媒體的笑料。
普京上台,他決定改變俄羅斯醉醺醺的形象,讓這頭“醉熊”清醒起來。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以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別人,普京在公共場合從不喝酒,也不讚成別人喝酒;他還促使國會頒布了法令,在一些重要的區域限製銷售白酒。這有效地限製了飲酒的範圍。
不過,這對於普京來說還是困難重重,正因為如此人們也才津津樂道於相關的“小插曲”。在普京當選前的多次宴會裏,麵對別人的敬酒,普京也隻能端起杯子,碰杯後,他便在對方走後,迅速地將酒倒在了旁邊的花盆中。
當然,成為總統後,他自然有較多的自由可以不喝白酒。另外,普京不隻在克裏姆林宮才堅持戒酒,他總是嚴格執行著自己不飲酒的習慣,在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組織的招待會上,也許是周圍沒有花盆的緣故,普京將酒倒入了彩色煙灰缸裏,這讓在座的工作人員大吃一驚。姑且不論這酒非常昂貴,單是這種做法也會被認為是對組織者的不尊重。可是普京就是這樣來向俄羅斯向世界宣布自己不飲酒的,他同時也向世界表明:俄羅斯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俄羅斯了。
普京在各種場合都嚴格限製自己飲酒,作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表率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逐漸有人開始在普京麵前戒酒了,當然這也與普京的用人分不開。普京一貫堅持少說多做的原則,經常以實際行動來改變現實狀況。他從小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從13歲起堅持鍛煉身體,在克裏姆林宮裏經常帶領工作人員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並鼓勵大家積極參與鍛煉。普京旺盛的精力,高效的工作,對命令的堅決執行使得普京政府權力得到了加強,效率顯著提高,並培養了一批令行禁止,高效工作的政府人員。這一切讓俄羅斯走出了國際眾多媒體嘲笑和貶斥的葉利欽政府的“無序、無效、無能”的政府形象陰影。國際上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曾經的大國的複活,重新緊密關注這個再次充滿活力的大國強勢之路。
說起來,普京在克格勃工作初期都還偶爾會飲酒,不過大概從到德國工作開始,他便與酒精“分道揚鑣”了。普京對酒的嚴禁,對自己習慣的堅持,讓同事們很是驚訝,在大家都開懷暢飲,盡情享受酒的甘醇與刺激的時候;在大家在酒精的麻醉下語出狂言的時候,普京都能夠保持著難得的冷靜與清醒。久而久之,他便得到了一個稱呼:憎惡酒類的苦行僧。
“我可以降落了嗎”
普京個性中剛硬、頑強的方麵使得他不斷努力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對於別人,他反而認為沒有讓別人知道的必要。有些人通過飲酒、抽煙來提醒別人他的存在,用傷害自己健康的方法來引起別人的重視。普京卻正好相反,他不是要引起別人重視,他隻想讓自己更強,正如他自中學起便練習的摔跤一樣,他不是想成為體育健將,而是想讓自己有個健壯的身體,好讓自己適應克勃格要求強健的身體和高強度的大腦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