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萬諾維奇·巴格拉季昂,1765年出生於俄基茲利亞爾城的格魯吉亞皇室家族,其父是巴格拉季昂尼親王,軍銜上校。1782年,巴格拉季昂17歲的時候以士官身份進入高加索燧發槍兵團服役,1788年的俄土戰爭中,年輕的巴格拉季昂引起蘇沃洛夫的注意。1794年的波蘭戰爭中巴格拉季昂證明自己是勇敢的騎兵指揮官,蘇沃洛夫不管是對他的技術,膽識還是他的管理領導能力都十分讚賞,很快看出這個年輕人身上的軍事才能。長期在蘇沃洛夫的指揮下作戰的經曆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巴格拉季昂的指揮藝術。
1799年巴格拉季昂以少將身份參加了蘇沃洛夫指揮的意大利戰役,此戰中他指揮俄軍的前鋒部隊,一路掃蕩並順利占領Breshia和Lecco兩個地方,完成了特雷比亞和諾維兩次會戰中最重要的任務。
在著名的瑞士戰役中,巴格拉季昂再次指揮前鋒,在俄軍越過聖戈塔爾的時候都在最前麵。然後在俄軍撤退階段,他又擔當後衛,打退一次又一次人數占優的敵軍的追擊,可以說在瑞士戰役中,巴格拉季昂是蘇沃洛夫最得力的助手。
1805年的戰事,完全是巴格拉季昂個人後衛戰指揮能力展示的舞台。1805年11月4日,巴格拉季昂在申格拉本以6000擲彈兵對抗法軍30000人,掩護俄軍主力得以在法軍20萬人的追擊之下安全撤退,任務完成後才率領部下重出包圍圈趕去向主力彙合。庫圖佐夫因此在11月7日的報告中對巴格拉季昂大加讚揚,並授予他中將軍銜和2級聖喬治勳章。庫圖佐夫老辣的策略和巴格拉季昂出色的殿後使拿破侖在奧斯特利茨之前一直沒能將俄軍一舉擊潰。奧斯特利茲戰役中,巴格拉季昂指揮聯軍右翼對抗繆拉和拉納,在聯軍兵敗時尚能保持較好的秩序。
1808-1809年對瑞典的戰爭中,巴格拉季昂指揮一個步兵師,將瑞典軍隊趕出了芬蘭南部。1809年3月他參加了跨越冰凍芬蘭灣的行動,隨後占領阿蘭群島。
1809年8月,已經是步兵上將的巴格拉季昂被任命為摩爾達維亞軍的指揮官(直至1810年3月),指揮在多瑙河地區的軍事行動,並贏得幾場對土耳其人的勝利,一舉殲滅土耳其精銳部隊1萬2千人,有力支援了巴爾幹反對土耳其人的民族解放鬥爭。1811年起他指揮波多爾斯克軍,這個軍1812年改稱為第2西部軍。
1812年,巴格拉季昂就擔任這個第2西部軍的司令,其下48000人。雖然該軍7月23日被法軍擊敗,但仍順利的撤退到斯莫棱斯克與巴爾克萊的第1西部軍彙合,這樣拿破侖試圖將俄軍各個消滅的打算隨之落空。
1812年9月7日的博羅蒂諾戰役中,巴格拉季昂指揮俄軍左翼,他本人坐鎮西蒙諾夫斯基的防禦工事,俄軍陣地的心髒地帶。此戰中拿破侖也沒有側翼包抄的打算,於是最慘烈的爭奪就在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