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戰意(1 / 2)

隻見這時,來人中走出一人,眉頭一揚,朗聲道:“平弟,為何發怎麼大的火啊。”言語輕佻浮動,頗有調侃之意。

聽及聲音,有種似曾相識之感,儒生回頭一看,隻是一掃,臉色微變,這嶽南秋竟是清晨時,所見過的門吏之一。

平超聞言,看著來人,眼中怒火一現,又很快隱去,對其冷冷道:“嶽南秋,這地方也是你可以進的,你不怕,我上告一狀,剃了你的官職,貶你去做農夫?”

嶽南秋不言,眼睛眯起,對平超笑了笑,如春風扶柳,一襲長衫而立,一派公子風範,不驕不躁,對於平超聲色俱厲,完全不作理會。

他竟然能直麵藐視平超,念頭電轉,儒生思緒活絡起來。

向旁看去,儒生臉色大變。

除了出聲的這人,其他幾人赫然便是從青木鎮逃出的李龍一行人。

意外的看到儒生,李龍幾人神色也是大變,跟著有幾人甚至有些氣急敗壞起來。

對於李龍等人來說,原本與儒生也不過隻是略微相識而已,雖不是朋友,但按這道理,在此如此情形下,幾人應該互相慶賀並且守望相助才是,不過現在,僅僅是先後不同到來,卻讓這一切都微妙起來。

就是決定命運一般,幾人的身份已經是轉折似變化。

除了李龍之外,其他幾人的恨意道道投射而出,射在儒生身上。

心中暗驚,猛的一陣大跳,儒生完全感受的到這幾人眸中,濃烈的敵意,恨意,還有忽閃而過的殺意。

按照隋國曆法,重要軍情稟報者,可得大賞,具體事宜,可由當地最高武官決定。

但為防居心不良之徒,重(chong)報,虛報,卻是沒有功勞的,朝廷對應也生出一係列的懲處的章程。

所以即使李龍等人軍情及時,並帶來了更加具體的情報,那也是半點軍功也無,反而在事發時幾人未戰先逃,棄數萬百姓,如是追究起來,就是大卸八塊,淩遲處死,也不為過了。

怎叫李龍幾人不恨,眼看到手的富貴,轉嫁他人,這就是不死不休的死仇了。

儒生看著他們,蠕動下嘴唇,微張開口,有些話語剛要脫出,想及什麼,卻又被咽了下去,隻是化為一聲輕歎。

心中苦笑,難道要和他們說,自己是被那些一直被當成是騙子的道士所救得的嗎,便是於他們說了又能怎樣,他們一定不會相信,看來這仇是結定了。

心中思伏,看向幾人的目光也起了變化。

眉頭一鄒,稍稍慶幸的是,好在這裏是軍事重地,幾人也不好怎麼發作,否者自己恐怕不能生離此地了。

代問及嶽南秋緣由,才知了這幾人的身份,原是青木鎮逃兵。

平超冷哼一聲,心中更是鄙夷儒生等人,要不是礙於主上的示例,光是這一群逃兵叛將,就夠自己殺他們十遍了,又豈能容忍他們在自己眼前礙眼。

頷首示意下,便不想再管了,大刺刺坐在那。

於是一旁彭忠又對幾人盤問……。

此時的陽光正是一天中最舒適的時候,不熱不燥,溫溫純純。